中國足球,正在經歷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從青訓體系的全面重構,到足球文化的深耕培育,再到職業足球的刮骨療毒——這場關乎未來的足球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進。當我們見證U系列國字號球隊重回亞洲八強,當精英體系和校園足球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當純草根賽事蘇超成為現象級的IP,更值得思考的命題已然浮現:這些改變是否正在重塑中國足球的基因,成為可能決定中國足球未來數十年的關鍵變量?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報道
6月5日,印尼雅加達格羅拉蓬卡諾球場,中國男足再度無緣世界杯。0比1不敵印度尼西亞隊的現實,就猶如一盆冷水把球迷們澆得透心涼,但5天之后在重慶,超過5萬球迷又見證了中國隊那不屈不撓的斗志——1比0絕殺巴林,當還不滿19歲的王鈺棟罰入點球后,全場歡聲雷動,無不雀躍,龍興足球場就猶如一條長龍正在升騰興旺。
“希望大家對于我們保持期待,我們2030年再見!”作為當今中國足壇最炙手可熱的新人,王鈺棟已成為一種現象,而透過他的背后,我們更能挖掘出中國足球更美好的未來。
少年強則中國強
這位來自浙江寧波奉化的“天才少年”最早進入我們的眼簾,還要追溯到2019年。當時,他還只不過是U13國家少年選拔隊的一員,但早已是小有名氣。在克羅地亞結束的“波雷奇夢想杯”邀請賽中,中國U13選拔隊(國少隊)以6戰全勝、進24球不失1球的戰績奪冠,王鈺棟則憑借出眾表現當選賽事MVP。那個時候,坊間就流傳著“等到這批2006、2007年齡段球員成長起來之時,便是中國足球崛起之際”的說法。
在之后的歲月中,王鈺棟們并沒有讓外界失望。2023年6月,在泰國舉行的第20屆U17亞洲杯,中國隊雖然1平2負無緣8強,但這已經是U17國少隊時隔9年重新站在同年齡段亞洲足壇的最高水平賽事舞臺,面對依蘭昆達、本尼等眾多亞洲一流小生所領銜的澳大利亞隊,國少隊打出一場3比5的鏖戰。盡管結局有些悲情,甚至不乏壯烈,但彼時又長大4歲的王鈺棟,依舊是中國隊陣中最璀璨的明星。事實上在整屆U17亞洲杯,王鈺棟的表現都頗為出色且穩定,3場比賽打入3球,事后,他的名字也吸引到一眾歐洲球探的注意。
又過了兩年,來到U20亞洲杯,這一次王鈺棟的表現依舊高光,而中國隊借東道主之利,也再一次殺入該項賽事8強。盡管1/4決賽對陣沙特功虧一簣,只差一步無緣U20世界杯,但王鈺棟,包括蒯紀聞、劉誠宇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球迷心目中刻下烙印。數月之后,這三人又同時入選國家隊,亮相在韓國龍仁舉行的第十屆東亞杯足球賽。
這一幕不禁讓人追憶起20年前,荷蘭世青賽的黃金一代橫空出世,隨后在東亞杯力助中國男足奪冠。但豈止是2005、2006年齡段的人才井噴,當王鈺棟、蒯紀聞們在中超聯賽先后有亮眼表現時,比他們更加年輕的魏祥鑫、江志欽一代,則在U17亞洲杯同樣展現出不俗的潛力。尤其是在2024年的預賽階段,險些擊敗韓國隊的壯舉,放眼過去幾屆國字號都頗為罕見。而最終在正賽戰勝泰國隊,先后一球惜敗冠亞軍烏茲別克斯坦隊、沙特隊的經歷,也至少說明在2008年齡段,中國國少隊身處亞洲還是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更加讓人欣喜的是,回到聯賽,魏祥鑫已累計在中超出場9次,并有進球斬獲,他也因此以17歲44天成為中國頂級聯賽第四年輕的進球者。至于江志欽,也頻繁代表廣東廣州豹隊出戰中甲和足協杯賽。2025年,當中國男足國家隊依舊深陷困局,尚且不能躋身亞洲一流流之際,中國青少年英才的培養已是初見成效,中國足球在改變中正在探索一個新的未來。
國字號反彈成大勢
實際上,從2023年杭州亞運會以及第43屆亞足聯U20亞洲杯開始,中國青少年國字號的反彈勢頭就已十分明顯。
當年3月,由安東尼奧執教的U20國青隊殺入U20亞洲杯8強,這是繼2014年緬甸亞青賽之后,中國隊在該項賽事中所取得的又一歷史性突破。七個月后,久爾杰維奇率領男足亞運隊同樣挺進亞洲前8,追平他的老鄉杜伊科維奇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的成績。
再加上由成耀東執教的中國國奧隊,在2024年U23亞洲杯獲得第9名,取得中國足球在該項賽事創辦以來的最佳成績,毫無疑問的是,在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三個年齡段,中國隊已全面挺進亞洲前十。但這在過去十年男足青少年國字號外戰中,則是完全想都不敢想的成績——從2006年1990年齡段國少隊征戰亞少賽開始,中國男足1990-2000年齡段總共出戰U23亞洲杯、亞運會、U20亞洲杯(前身亞青賽,含預選賽)、U17亞洲杯(前身亞少賽,含預選賽)累計16次,其中僅有3次殺入亞洲前8。而到2000年齡段國少隊,甚至都未能闖入亞少賽決賽階段。至于2017年亞少賽預選賽、2019年亞青賽預選賽,2001/2002年齡段國青隊、2002年齡段國少隊也紛紛折戟沉沙。因此,也有人戲稱這十個年齡段為“十年浩劫”。
好在時至今日,青少年國字號成績的崛起已經是有目共睹,不僅1999/2000、2001/2002年齡段球員,在從20歲到23歲的過渡期,已經可以實現在同年齡段亞洲大賽中的成績突破,從2005、2006年齡段開始,中國青少年國字號整體競技水平,已經悄然可以與亞洲一流相抗衡。
從05/06年齡段國青隊只差一步便可進軍智利世青賽,到08年齡段國少隊與韓國隊殺得難解難分,再到新一屆09年齡段國少隊在一系列熱身賽中,平日和法,勝澳克沙,力斬烏茲別克斯坦,中國新一代球員實力的提升,正在成為一個讓全亞洲乃至全世界公認的事實。某種程度來講,這與過去十余年深耕青訓不無關聯,而更重要的是,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在中國,完全是可以培養出天賦型球員,同時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和成長。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之后看不到希望。但從中國足球上一個4年周期來看,青少年層面的進步已是十分凸顯。徐根寶曾講到,水到,才能渠成。現在,中國足球有了更多的水源,又有什么不被寄予厚望形成更長的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