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勤伯答問”是體壇加app剛創辦時有過的一個欄目,在2020年左右中斷。
本次世俱杯,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又想起曾經的這個欄目,于是做了一期10種語言聊世俱杯的視頻節目。
這里是比視頻更豐富的文字回答版本。
1. 關于世俱杯組織準備情況
提問網友:@沒那屁股_別吃辣椒
問題:
截至目前,你認為世俱杯在組織方面,是否準備充分?
回答:
說實話,準備工作確實不夠充分,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混亂。因凡蒂諾一直在推廣這個新版世俱杯,但支持力度明顯不足,無論是主辦國的支持還是球迷的熱情都不在線。很多比賽現場觀眾席都是空的,比賽時間安排也不合理。到底這樣的比賽日程安排可以讓美國人、歐洲人、中國人誰感到開心?
真正讓我擔心的是:國際足聯對待旗下的所有賽事,總是強調主辦方要符合FIFA標準,但美國人可以說是完全不理睬FIFA。
我聽前方同行說,像邁阿密這樣的場地,連媒體工作間都沒有,記者只能賽后回酒店寫稿。還有在賽后的混合區,也不是FIFA通常規定的樣子,而是美國式的,球員剛從球場下來,派出3、4人作為代表,匆匆地到場邊接受2、3個提問,然后就走了,所有人就地解散。
我不知道FIFA面對美國人的這些傲慢到底怎么想,要是在別的國家舉辦,FIFA根本不會容許這些事情發生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僵局,所以,我擔心明年美國主辦世界杯的準備情況可能也不會太好。
2. 關于世俱杯的關注度
提問網友:@耕耘七十二變
問題:
世俱杯在國內關注度似乎不高,熱度完全不能與同期的“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相比。國際足聯想打造俱樂部的世界杯,但缺少國家和集體屬性的俱樂部,在足球強國真的會得到全民的關注嗎?
回答:
這要看是哪個國家。在南美的一些大國,世俱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賽事,是他們為數不多可以與歐洲球隊正面較量的機會。如果在網上搜索一些南美球迷的視頻,無論是去美國的,還是在本地看球的,氣氛都非常熱烈。
如果中國在2021年舉辦了這個賽事,也許中國球迷的熱情會完全不同。
在一些歐洲傳統強國,單場俱樂部比賽確實很難吸引全國關注,但一旦涉及重要獎杯爭奪,熱度就會上來。
比如,如果出現弗盧米嫩塞對陣巴黎圣日耳曼的決賽,法國南部可能都會支持弗盧米嫩塞,就像他們在歐冠支持國際米蘭一樣。而在巴西,有三千萬弗拉門戈球迷,他們可能會支持巴黎,一起唱那首有名的弗拉門戈球迷歌曲:“在里約,沒人能與弗拉門戈比肩,只有弗拉門戈才是真正的世界冠軍……”
至于“蘇超”,我覺得“蘇超”熱度超過世俱杯,是中國足球的幸事,我們太需要這樣真正屬于地方的賽事了。我覺得“蘇超”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這是我很多年來第一次感到足球這個運動在中國落地了,在蘇寧糟蹋了江蘇足球以后,江蘇人實現了一次偉大的自救。接下來就需要看看江蘇能否把“蘇超”搭建成本省業余體系的金字塔尖,促進全省的青少年足球普及,以及青少年足球賽事的搭建。
3. 關于南美與歐洲球迷文化差異
提問網友:@73-22242
問題:
南美洲球隊的比賽上座率往往要比歐洲球隊高很多,這是否反映了兩地球迷之間的足球文化差異?這種差異由什么造成?
回答:
這種情況一直都存在,世界杯期間也能看到。拉丁美洲球迷,尤其是來自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的球迷,熱情令人驚嘆。他們是國際足聯的重要客戶群,已經很多年了。
還記得2014年世界杯嗎?當時有十萬阿根廷球迷涌入里約,大部分人甚至沒有門票,那簡直就是科帕卡巴納的足球版伍德斯托克。
我一直很迷戀南美足球,因為他們的激情是無可比擬的。這種激情在音樂中也能體現出來。我記得有位歐洲記者就驚訝地發現,有阿根廷人會花一個月的工資去買一張演唱會門票——這在歐洲幾乎無法想象。
真正讓我驚訝的是美國人對于歐洲強隊的冷漠。實際上,參加世俱杯的歐洲豪門在美國的粉絲都很多的,美國也是重要的正版球衣銷售市場。美國人對看球這件事情并不吝嗇,佛羅倫薩一場普通的意甲可以吸引數百名美國留學生去看球。真正的問題可能還是在于大家對世俱杯懷疑很多,覺得為之花錢不值得,包括美國的那些歐洲隊迷。
這方面,無論美國人還是歐洲人,支持本俱樂部的熱情真的就無法和南美人相比了。南美平時像河床等隊的主場,永遠是爆滿的,因為是30多萬會員在搶8萬個座位。
4. 關于社區足球的生存空間
提問網友:@彭浩nz
問題:
如今高度商業化的足球世界已經是泥沙俱下,社區足球的生存空間究竟是更大了,還是面臨更困難的前景?
回答:
我認為社區足球不依賴商業化,它屬于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那是我們真正歸屬的地方,取決于社區本身的存在。社區足球常常舉步維艱,但卻始終存在。
它不太可能大規模擴張,可能永遠看起來都很樸素簡陋,但正因為如此,它才構成了足球最根本的基礎。
在很多國家,社區足球就是整個足球體系的地基。一個國家即使沒有頂級職業聯賽,只要社區足球活躍,就依然能培養出優秀球員。
而那些社區足球薄弱的地方,問題可能不僅僅在足球,而是社區本身要么已經衰落,要么根本就從未真正存在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隨著人工草皮的普及,同時足球比幾十年前更輕,這更加方便了女孩參加足球運動。未來的社區足球,女子足球可能會有很大的分量。當然,我說的不是中國,社區足球對于中國男足女足,都是巨大的缺失,深刻的痛。
5. 關于巴甲與阿甲的實力對比
提問網友:@回味梨
問題:
本屆世俱杯南美俱樂部的表現很受關注,您作為博卡球迷怎么看?4支巴甲球隊全部進入淘汰賽,2支阿甲球隊卻止步小組賽,這是否說明巴甲強于阿甲?
回答:
自2019年以來,巴西俱樂部已經完全統治了解放者杯。弗拉門戈和帕爾梅拉斯各贏了兩次,弗魯米嫩塞和博塔弗戈也各贏了一次。
在2019年之前,解放者杯不僅沒有衛冕冠軍,而且10年出現了20支不同參賽隊。巴西足球并沒有壟斷解放者杯。2019年開始,巴西俱樂部壟斷世俱杯,確實存在世俱杯帶來的刺激——贏得解放者杯可以參加世俱杯,這對俱樂部來說不僅有面子還有收入。
阿根廷俱樂部在疫情后資金實力明顯不如巴西。許多阿根廷優秀球員在那幾年轉投巴甲,比如納喬·費爾南德斯(年齡更大以后又回河床了)、薩拉喬還有福斯托·維拉。而且一些被巴甲球隊淘汰的球員,像拜仁名宿、秘魯國腳前鋒格雷羅,闖蕩巴甲10年,從豪門淪落保級隊,最終年老離開,但還能立即在阿甲找到工作。這些轉會本身就體現出兩個聯賽之間的差距。
6. 關于巴甲與阿根廷球隊的表現
提問網友:@TailorSwyft & @新加坡巴喬
問題:
4支巴甲球隊全部晉級,2支阿根廷球隊則小組出局,這是巧合嗎?
回答:
我認為這不是巧合。4支巴西球隊確實代表了巴甲的真正實力,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還專門分析過4個球隊的教練各有特色。兩支阿根廷球隊更多是名聲在外,實力并不強。
博卡目前正處于歷史最糟糕時期,甚至沒能晉級本屆解放者杯。里克爾梅的管理非常糟糕,連博卡球迷都知道球隊問題很大,能不被拜仁屠殺都算勝利了。C羅很聰明,盡管因凡蒂諾想把他推給博卡,以短工形式參加世俱杯,但C羅愛惜羽毛。
河床則剛剛在加拉多回歸后進入重建期。同時可以看出,盡管河床在阿甲表現不像博卡那么爛,但阿甲近年競爭力持續衰落,河床作為營收方面的巨無霸,擁有眾多前國腳,仍然無法打出足夠的高水平。
一個原因就是塔皮亞的大鍋飯,他自己的球隊巴拉卡斯中央,如果不是阿甲30隊大鍋飯,都不太可能持續留在頂級聯賽。這種大鍋飯導致很多球隊很弱,只有死纏爛打的本事,強隊也得不到充分鍛煉,倒是很容易在粗野的對抗中受傷。河床也把阿甲的球風帶到了世俱杯賽場。
目前我認為阿根廷最有競爭力的是由古斯塔沃·科斯塔斯執教的競技隊。他們贏得了2024年南美杯,并且在解放者杯中擊敗了所有遭遇的巴西隊,這是近年來唯一做到這點的阿根廷俱樂部。但競技沒有資格參加世俱杯。
另外,我認為對于巴甲球隊的特色,即使歐洲媒體也沒有深入研究。像本屆世俱杯上讓歐洲球隊抱怨的若干問題,巴西球隊其實是老早就適應的,例如比賽地之間的旅行距離,還有氣候的巨大差異。巴甲20隊平時的旅行距離比很多歐冠球隊還多,而且巴西球隊在年中時常需要南北奔波,南方比較冷,而北方是熱帶。
7. 關于歐洲球隊的參賽名額限制
提問網友:@Edelweisstolz
問題:
歐洲球隊未來會不會取消“每個國家最多兩個”的限制,而完全按照歐戰排名參賽?
回答:
現在的國際足聯完全是因凡蒂諾的一言堂,所以只需要分析他到底想要做什么,能夠做成什么。
一方面,因凡蒂諾當然希望有更多大牌歐洲俱樂部參加世俱杯。比如巴薩或利物浦如果沒能參賽,他肯定不滿意。只有世俱杯云集了全世界大多數球星,因凡蒂諾才會滿意。
但另一方面,因凡蒂諾的投票支持是來自各國足協而非俱樂部,試想,如果賽制調整吸引了更多歐洲強隊,但某國(例如葡萄牙)失去了參賽名額,該國足協會是什么反應?所以,我相信未來因凡蒂諾大概率會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
也許,最可能的方案仍然是擴軍,就像世界杯一樣。
8. 關于球員身體負擔與賽程密度
提問網友:@Uncle_WY, @Haaland_09, @一直想去太陽上看看日落
問題:
現代比賽越來越密集,商業賽事不斷增加,球員負擔加重,傷病頻發。像新世俱杯這樣的賽事是否真的在傷害球員?
回答:
我在很多問題上都贊同克洛普的看法,包括脫歐、特朗普、拉涅利、還有因凡蒂諾。克洛普認為因凡蒂諾純屬外行,他說得沒有錯。
但問題是現在誰也無法制衡因凡蒂諾。世界職業球員工會FIFPro從去年就開始抗議國際足聯了,還威脅要告上法庭,但球員似乎缺乏采取集體行動的空間。
本屆世俱杯已經出現一些悲劇,比如穆西亞拉的嚴重受傷——很明顯他根本沒有得到足夠的康復,不該在這么高強度的比賽出場。并不是說這就是因凡蒂諾的責任,但如果目前拜仁是在假期中,穆西亞拉原本可以得到更好的調養,然后從7月份開始為下賽季進行準備。
FIFPro其實很尷尬,他們無法真正代表全世界球員,更多是代表歐洲的球員,而且在這個問題上,更多是出于豪門球隊的立場。FIFPro似乎也意識到之前的大聲說話沒有換來任何效果,他們的抗議現在已經很軟弱了。他們最近的唯一要求就是在炎熱天氣下,中場休息時間能長一些,就這么一點點要求。
9. 關于世俱杯改制
提問網友:@咱家小胖臉 & @jtlmw2022
問題:
你覺得世俱杯改制是一個好決定嗎?球員是否普遍不想參加這個比賽?
回答:
雖然我對因凡蒂諾有很多批評,但世俱杯改制到底好不好,真的要看立場。
我們不妨去問周通和他的隊友,他們支持這個改革嗎?真的愿意參賽,還是更傾向于抵制?
也可以問問南美、北美、非洲、亞洲的球員和俱樂部,他們怎么看待這項賽事。
我個人無法只站在歐洲俱樂部的角度看問題。盡管歐洲一些球員確實累了,這是肉眼可見的,也能理解。但任何一項世界賽事都涉及到各方面的妥協,并不是說,不利于歐洲球員的世界賽事就一定是不好的,而照顧了歐洲球員無視世界其他地方球員想法的賽事,就是好的賽事。
就以豐田杯來說,過去在日本比賽,單場淘汰,這樣的場地其實是比較中立的。后來為了照顧歐洲球隊,世俱杯更多是在中東、北非等地舉辦,從舟車勞頓角度來說,歐洲球隊就占了更大的便宜。
此外,也無法認定歐洲球隊就缺乏參賽愿望,尤其是有豐厚的獎金懸賞。比如巴黎和拜仁的那場1/4決賽,比賽強度非常高,球員投入度極高。如果球員不愿意參賽,這場幾乎史詩級別的比賽不會發生。
10. 關于足球青訓體系差異
提問網友:@許氏弧線9
問題:
能否簡單介紹一下世俱杯16強俱樂部所在國家,在足球青訓方面有哪些不同?
回答:
唯一我不太了解的是沙特阿拉伯。美國的青訓體系經常受到批評,連FIFA都不滿,那里有一種叫“付費才能踢”的制度,成本很高,使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被排除在足球之外。
而像巴西、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和英格蘭這些國家,青訓都是建立在強大的社區和業余足球基礎上。對普通孩子來說,踢球更像是一種社會福利。這幾天微博上很多家長都提供了自己的經歷作為佐證,像在德國,有的小孩在俱樂部踢球,只需要每個月繳10歐元。
在意大利,家長每年只需支付少量注冊費,我們家女兒是300歐元一年。實際上,很多人都對青少年足球的理解是錯誤的,青少年足球并不是專業化的足球,而是給青少年搭建起一個完善成熟的比賽體系,讓孩子們能參加訓練和定期比賽。
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有過把小孩從幾歲開始“圈養”起來,然后就制造出一批球星的例子。
真正的好球員,是在這些比賽中被發現的。我常說,球員(players)是比賽(play)造就的,不是訓練造就的。訓練只是訓練教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