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歐洲杯已然結束數日,回想這屆在德國舉辦的足球盛會,它給您留下的印象有哪些?是西班牙的光芒四射、青春無限,還是英格蘭的神秘玄學,無聊與命硬的奇妙交匯?又或者是那些沒有走到最后的英雄與故事:C羅的淚水、姆巴佩的懺悔、東道主的奮進、“彈丸小國”的驚艷等等等等。這里不妨讓我們從戰術的角度來總結回顧一番,看看大家有沒有記錯的地方。
“搶開局”但“后發制人”
關于本屆歐洲杯,曾有一個經常被提到的話題是“不好看”。戰術相對保守,只談實用完全不追求場面的漂亮程度,似乎就是這一回的主流風向。尤其以英法為首,主帥手握一堆大牌卻完全不去鉆研如何能碾壓對手,只講究一個“不輸球能贏下晉級就剛剛好”。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見證了不少乏味的比賽,例如現場觀眾都能睡著打鼾的英格蘭0比0對斯洛文尼亞。
但其實,2024歐洲杯也可以算是相對“開放”的,比如它有一個進球很多的開局。小組賽首輪12場進了34球,當時場均2.83的進球數可是非常的可觀,在那之后數據才逐漸降了下來。而除了“搶首輪”之外,單場比賽“搶開局”也算是貫穿整屆賽事的一個特點。總體而言,第一粒進球通常會來得比較早,雖然我們印象里的比賽可能是“遲遲都等不來破門”。
關于進球早這件事,是有足夠數據支撐的。要點之一是本屆大賽有很多超快速破門,最快的3粒進球都沒有讓比賽時鐘走到1分20秒,第4快的也只用了1分32秒而已。根據Opta的統計,這4球也都能排進歐洲杯的歷史前六,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另外這些快速破門的方式也算花樣百出,比如最快的那一球,阿爾巴尼亞人巴伊拉米23秒閃擊意大利,是源自對方后場手拋球送禮,但土耳其后衛德米拉爾第57秒的破門就來自角球機會。而比利時中場蒂耶勒曼1分13秒遠射得手,則是靠隊友發起的一次運動戰閃擊。
進球模式不一樣,代表破門來得快并非巧合,是有戰術設計的因素在其中。而從更廣泛的數據來看,比賽前期的進球也確實變多了。2016年歐洲杯,每場比賽出現首球的平均時間點是第41分鐘,2020提前到第33分鐘,2024則是第30分鐘。再細分一下,每場最初的15分鐘里,3年前總共進了13球,本屆則是16球,然后16到30分鐘的階段,兩屆對比是16球對21球,都是今年更多。
不過搶開局雖然比較流行,2024歐洲杯的主題卻不是“誰先占優誰更有機會取勝”,相反扳平和逆轉都比較普遍。其中逆轉取勝有9場,扳為平局的則有11場,先破門球隊的勝率為55%。盡管這仍舊超過了一半,但相比過去兩屆大賽卻低了不少。上屆歐洲杯,先得分的隊伍有71.4%都拿下了最終勝利,而卡塔爾世界杯的同類數據則大約為75%。
究其原因,有一個因素可能是小國弱隊經常出其不意占了先手,但實力上的差距又讓他們無法守住優勢。就此斯洛伐克隊主帥卡爾佐納曾經說過:“我們可以給那些更有聲望的球隊制造麻煩,但我們之間的差距依然很大。”本屆大賽該隊3次被扳平或反超,16強戰對英格蘭的1比2就是很好的案例。另外26人大名單和5個換人名額也有助于各隊后發制人,像荷蘭這種球隊就喜歡把大殺器韋霍斯特放在替補席,等到對方后防有一定消耗之后再拿出來,無論理論還是實際都效果更好。
不踢“先進足球”更“直接”
說到韋霍斯特,他所代表的球員類型也算是這屆大賽的一個亮點,那就是傳統中鋒展現了不小的作用。盡管那些所謂的超級射手大都表現不佳,包括姆巴佩、C羅,甚至是殺進決賽的凱恩都受到了不少批評,但韋霍斯特和德國的菲爾克魯格卻得到了不少贊譽。兩位大個子的支點作用對球隊增益不少,替補出場后的各種“轟炸”技巧更是改變戰局的希望所在。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2024歐洲杯的運動戰傳中球相比上屆也變多了。根據統計,增長比率達到12.6%。平均每場比賽由傳中球制造出的機會則為6.7次,也高于卡塔爾世界杯的數據。這似乎可以說明為什么傳統的9號球員會顯得非常有用。當然如果某些球隊沒有這類球員,又或者剛好這個位置的選手狀態很差,那他們的進攻就有可能運轉不暢或者效率低下。
就各隊的戰術傾向而言,本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它沒有跟隨過去幾年世界足球的發展風潮,被譽為“先進理念”的傳控以及高位壓迫都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體現。其中奧地利的壓迫式足球一度讓人眼前一亮,但除了小組賽末輪擊敗荷蘭之外,這支“黑馬熱門”也沒有取得太好的成果。大部分球隊還是更青睞穩守反擊,包括斯洛伐克這種曾經讓前場球員“猛撲”的球隊,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高位壓迫,他們的前場小分隊和后防線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相比3年前,歐洲杯從進攻三區發起的進攻次數下降了9%,這大概代表著“壓著對手踢”的情況確實減少了。而“直接進攻”的次數則上升了11%,依照Opta的定義,直接進攻指的是從本方半場發起,至少有50%的向前移動,最后在對方禁區內射門或者觸球的過程。從統計數字來看,包括西班牙這支本屆最美麗的球隊,他們的進攻選擇也比以往“直接”了很多。從2014世界杯到2022世界杯,西班牙在5屆國際大賽中的21場比賽里發起了28次直接進攻,場均僅1.3次,但本屆歐洲杯他們7場比賽就打出了27次——這當然不能說斗牛士軍團也喜歡反擊,但他們確實沒怎么傳“控”。
另外還有荷蘭這種本屆20次發起直接進攻的球隊,戰術思路也比之前的大賽直接了很多。在卡塔爾,他們5場比賽只有6次,不到本屆的1/3。至于為什么不少球隊都“努力向前”了,場均進球數還會這么少(2.29,遠低于上屆的2.78和2022世界杯的2.69),原因可能在于更多球隊對于防守的看重,以及整體進攻質量的不理想。另外還有一個小要點不能忽略,本屆大賽表現優異的門將真是不少。
在官方評選的最佳陣容當中,法國人邁尼昂是綜合評價最高的那一位,但其實還有很多人可以和他“旗鼓相當”。比如土耳其人居諾克復制過班克斯的神跡,葡萄牙的迪奧戈·科斯塔則創造了點球大戰三連撲的賽事紀錄,英格蘭的皮克福德也是“撲點專家”,還有費布呂亨、佐默、唐納魯馬、諾伊爾……各家都有各家的名場面。
還有一位是必須要提到的,對捷克一戰12次面對射門11次做出成功撲救的馬馬爾達什維利。這一數字追平了2004年之后歐洲杯單場最高的撲救紀錄,而格魯吉亞人4場比賽的總撲救數更是高達29次(歐足聯統計,Opta統計為30次)。有這些門神各顯神通,結果就是“該進沒進”的球更多了。依照Opta的計算,本屆門將阻止了34粒“必進球”,而這一數據在上屆只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