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薛珺鐸
還是發(fā)生了。英格蘭決賽失利,索斯蓋特的抉擇并未讓自己和所有人痛苦太久。一天過后,“南門”最終做出了辭職決定。不過,索斯蓋特離開的選擇也并不完全出人意料,這點從各方的反應就能夠判斷。
南門辭職,眾人溫和相待
最先發(fā)聲的,仍是在過去一個月內和索帥朝夕相處的球員們。為球隊一場不落鎮(zhèn)守龍門的皮克福德在社媒上寫道:“非常難過,這種痛苦將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感謝所有在歐洲杯期間給予我們支持的人,同樣必須感謝所有隊友,以及工作人員在賽事全過程的付出。我想特別感謝教練,他在執(zhí)教期間始終對我信賴有加。祝愿他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切順利。謝謝你,加雷思(索斯蓋特)。”
開賽前因名單選人曾與索斯蓋特起過爭執(zhí)的賴斯也同樣動情:“非常感謝您,能在您的治下得到為國出征的機會,我無比榮幸。和您共事的日子我會永遠記在心里,也祝您在下一段旅程里一切順利。”事實上,阿森納后腰是在英格蘭小組賽遭遇聲討后,第一個站出來為索斯蓋特發(fā)聲的主力。
即便是本屆未能進入名單的馬圭爾,也在社媒上給出了自己的祝福:“您讓我們再次重燃自信——您為我們留下的記憶會永遠留存,感謝您,教練。”
隨后,英足總官方通過一段混剪視頻,回顧了索斯蓋特時代的笑與淚,特里皮爾的落葉球、貝林厄姆的倒勾、薩卡的內切救主,每一幕都足以讓人憶起那些經典場次。視頻中的開場白是索斯蓋特走馬上任時的采訪:“最重要的并非是你如何得到這份工作,而是你能為你的國度奉獻什么。”
代表行業(yè)內人士的PFA(英格蘭職業(yè)球員工會)也用一封長信送別執(zhí)掌國字號長達8年的南門。PFA將索斯蓋特稱為“我們足球運動領域的杰出代表”,稱贊他領導英格蘭“進入了一段無與倫比的時期,讓球迷和球員群體真正建立起了聯(lián)系。”在PFA看來,索斯蓋特在球場內外都致力于球員福祉的行為,也是對PFA的最大支持,PFA全體工作人員向南門報以崇高敬意。
就連名宿們也一改往日的苛刻和毒舌,一些在球員時代與南門共事過的功勛,也用真情實感向這位前隊友和前國字號掌門人致謝。萊因克爾在小組賽階段稱南門的備戰(zhàn)工作“糟糕透頂”,并在歐洲杯期間對凱恩等關鍵球員的表現(xiàn)不時提出質疑,但當索斯蓋特的離開木已成舟后,他還是在社媒寫道:“祝加雷思未來一切順利。他帶來了英格蘭久違的自豪感、尊重和團結。他極其接近‘足球的不朽’,而且他總是以謙遜、正直和莊嚴的態(tài)度完成工作。謝謝你,加雷思。”
未來逆襲風評?
如今是英媒頭部評論員的加里·內維爾在決賽后認為,英格蘭在關鍵時刻的失準表現(xiàn)“是一道越不過去的坎”,并且各種輸球方式“應該進入指導教練員的教科書里”。但他從未將矛頭直指索斯蓋特。對于前隊友的辭職,內維爾并不意外,他認為這是有跡可循的,“在比賽期間有一些暗示就表明:是時候了。他使用了‘異常環(huán)境’這個詞……當然,我不確定這個決定是否是基于周日的結果。”
他最終還是對索斯蓋特的人格給予極高評價:“他誠實、有誠信,是一個出色的人。當他接受這份工作時,肯定曾猶豫不決,畢竟這個任命并不惹人矚目,但他在球場上和球場外都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他不僅成功處理了政治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俱樂部與國家隊的對立。中肯地說,過去八年他讓我們都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球隊成績超出了每個英格蘭球迷的期望。”
在內維爾看來,“雖然我們沒能最終贏得錦標,但這并不是最可恥的事情。讓時間作答吧,如果英格蘭未來無法進入關鍵階段,或在小組賽中被淘汰,我想他將獲得更多的尊重。球員們是在俱樂部和青訓營中得到培養(yǎng),但當這些球員參加國際賽事,并開始踏入半決賽和決賽時,一個國家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個層面上,我認為由于加雷思·索斯蓋特,英格蘭球員在世界舞臺上的聲望提高了。”
某種意義上,英媒的態(tài)度其實與內維爾相符:對決定不意外,評價方式更中和,而跳脫出此前這些群體的視野是,英媒已經開始著眼未來。
老牌媒體《衛(wèi)報》在索斯蓋特尚未宣布辭職時發(fā)文稱,“決賽的賽后發(fā)布會,索斯蓋特用了過去時態(tài),將球隊稱為‘英格蘭’而不再是‘我們’,因此,如果辭職消息得到確認,也不該為此驚訝。”
長文同時指出,索斯蓋特不因受到太多責罵,因為英格蘭這片土壤并不擅栽培運動員,索斯蓋特的8年悲劇,只是這個國度足球文化氛圍的一種彰顯。事實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并沒有回顧索斯蓋特的執(zhí)教成績,而是提出了許多開放性問題,例如,為何英格蘭球員在與羅德里、德布勞內、莫德里奇這樣的外籍巨星并肩作戰(zhàn)時,會迸發(fā)出與同胞們配合時截然不同的戰(zhàn)斗力?以及,假如英格蘭在此次決賽笑到最后,全世界又將因此收獲什么經驗?
當然,《衛(wèi)報》也指明了一個需要立即解決,同時也是當下最重要的疑問——英格蘭最合適的下任主帥是誰?他們的選擇是:克洛普。克洛普與索斯蓋特一樣,是一個更衣室文化構建者,是一位“過程型”教練,熱衷于用人格魅力凝聚球隊氛圍。而在技戰(zhàn)術角度,德國人也是現(xiàn)代足球的翹楚之一,并讓德意志的“genenpress”(高位逼搶)根植于英格蘭土壤,改變了聯(lián)賽格局。
BBC的首席記者麥克諾蒂則用一篇更為感性的報道,總結了索斯蓋特的功過。他的標題已經表明態(tài)度:“索斯蓋特值得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佩,他只是沒法擔任英格蘭救世主的角色。”
麥克諾蒂承認,相比于本世紀來幾乎全部的前任,索斯蓋特讓國家隊在成績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然而在麥克諾蒂看來,真正影響索斯蓋特風評的,恰是他自己的“基本功”不到位——關鍵場次中的過度保守與臨場調整遲鈍,以及性格上的弊端。包括但不限于:對功勛球員的態(tài)度不一,在其落魄時棄之如敝履,此外,他與英格蘭球迷的關系在自己受到抨擊時也開始失衡。
麥克諾蒂并未像《衛(wèi)報》一樣選出一個具體人選,但他的傾向是,也許戰(zhàn)術思維上一絲不茍的意大利人,更能捏合這支巨星特點大相徑庭的球隊。然而,作為球員時代的傳奇,不論是阿蘭·希勒還是內維爾,都還是愿意將信任票投給本土主帥。按照后者的話說,“主場搬到圣喬治公園就是為了推廣和培養(yǎng)自己人。將這份工作從英格蘭教練手中奪走交給外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