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連續兩場平局,對于英超衛冕冠軍而言算不上什么災難,但瓜迪奧拉的球隊顯然遭遇了一點點混亂狀態。2場丟掉4分是結果,而從具體觀感來說,球隊的掌控力下降則是一個麻煩。對切爾西,羅德里在第86分鐘將比分超出,依然不足以讓藍月從斯坦福橋帶回3分;而主場面對利物浦,領先了大半場的曼城也同樣晚節不保,被利物浦“后程發力”扳成平局。
這里有個有趣的數據:作為“傳控宗師”率領的隊伍,曼城依舊是本賽季英超控球率最高的球隊,場均達到了62.3%,但問題在于這一數字相較于其他隊伍的優勢已經不算特別明顯,排在第二的布萊頓也有61.2%。再考慮到海鷗的總體實力差距,這就更顯得曼城的“控制力”不如以往。事實也大抵如此,因為從過往記錄來看,本賽季曼城的控球率正是瓜帥入主后的新低。
2017-18,瓜迪奧拉首度捧起英超獎杯那一年,曼城的英超場均控球率高達71.94%,可以說完全是圍著對手在打。而第二高的年份是2021-22,那一賽季有68.21%,藍月也是英超冠軍。至于三冠王的上賽季,球隊在新增正牌中鋒哈蘭德,客觀上需要打得更直接的前提下,控球率也有65%以上。如此顯而易見,今年的數據下降幅度確實略大了一些。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原本球不離腳,對手搶都搶不下來的藍月讓出了部分球權?人員的因素或許是最主要的。無論對切爾西還是利物浦,曼城的中場搭配都與過往賽季中給人的印象大不相同:京多安早就走了,德布勞內也休戰已久,那些喜歡來回倒腳,翻來覆去用傳球折磨對手的代表們,就剩下貝爾納多·席爾瓦和羅德里。再看看替補席,排除純防守球員(門將居然有兩人)和不知名的小將,對紅軍一戰的“可用備選”似乎也就菲利普斯、斯通斯和里科·劉易斯,前兩位還一個從未受到瓜帥信任,一個據稱傷勢其實并未痊愈。
既然已經沒有那么多“繡花”的人手,自然無法繼續重復一樣的Tiki-Taka游戲。當然這不是說其他先發選擇不行,無論多庫、阿爾瓦雷斯還是福登都是一流的青年才俊,但他們年輕氣盛,無論從心理還是技術角度來說,都希望踢得更快更直接。尤其是多庫,這位充滿能量的比利時邊鋒擁有無與倫比的爆發力,他拿球的第一反應就是去過人、去變向、去創造機會。
這種思路好不好?當然好,正如英格蘭名宿丹尼·墨菲所稱贊的那樣:“多庫的帶球突破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在斯特林之后,瓜迪奧拉從未擁有如此直接的攻擊手。”同時,數據也很說明問題,比利時人在對利物浦時送出了多達12次的帶球過人成功,簡直嘆為觀止。然而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過多的交出球權也是一種缺點,無論它是源于創造性嘗試的失敗,亦或者是嘗試后必然進入的回合更替。
以大多數人對瓜迪奧拉的印象,這位西班牙教頭似乎更喜歡更有把握性的套路,可以冒險但不能過于冒險。這大概也就是他在對切爾西時,第59分鐘就換下多庫的原因。格里利什更喜歡控制球權,更符合瓜氏曼城的“傳統理念”。不過這一選擇并不成功,單一的調整沒能帶來理想效果,藍月在下半場的控球率反而比前45分鐘更低,僅僅比殺紅眼的藍色青年軍高了2個百分點。
再到對利物浦,瓜迪奧拉則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格里利什生病缺陣,所以曼城主帥也就把進攻重點完全放在了多庫身上。皮球往往會被送到左路,然后比利時人就開始突擊,開始對紅軍防線展開精神折磨。而從多庫個人的表現來看,這一決定是正確的,他的實際發揮甚至高出創造紀錄的哈蘭德。但論結果,如此選擇又不太不成功,不僅因為只拿到平局,更因為扳平之球來自阿諾德——紅軍右后衛并未被徹底摧毀,多庫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卻也為對方留出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和余力。
不過請注意,對切爾西和利物浦的不順利,并不代表更快的曼城就更差,控球率更高的他們便更好,只是在這“風格轉換”的過程中,瓜迪奧拉的球隊顯然還沒有找到在節奏上的平衡。另外人員的缺失也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曼城還能有另外一個穩定的機會創造點,能夠將多庫的任務分散出去,那么目前這種略顯雜亂的局面或許很快就可以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