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報道 陳耀燁九段與“元蘿卜”機器人巔峰對決的結果雖然沒懸念,但也透露出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一如陳耀燁九段所說,AI出來之后,既否定了人類棋手以前的一些下法,同時又肯定了人類棋手的一些下法。目前人類棋手借助AI進行訓練還沒有一個最優解,決定勝負的還是人本身。
棋圣聶衛平自始至終講解這盤棋,因此感受最為深刻。他說,綜合實力來看,AI肯定已經領先人類棋手甚多,就像樊麾二段所說的“它下的每手棋從來沒有猶豫過,不打磕,而人類棋手越下越猶豫,以致越下越難受。”
這盤棋讓聶老感受最為深刻的是“元蘿卜”治孤,在那么厚實的黑棋模樣中,白棋打入其中后三下兩下即將薄味變成厚勢,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做法令人類棋手所遠不及。因此,他認為:“跟AI下不能下太虛的棋,太虛的話,它打入進去后你沒招拿住它。它特別擅長打入,這個攻防它特別清楚。”
實戰講解過程中,聶棋圣對陳耀燁攻擊中選擇二路渡過的著法表示無法理解,他說無論如何也要在中腹行棋,控制中腹,這樣黑棋的厚勢還能發揮出來。但局后陳耀燁的答復是:“如果讓白棋穿下去的話,我兩邊的棋都要分頭做活,擔心被它攻擊。”
同樣的一幕還出現在右下角的交接,聶老堅持認為黑棋應該外板,照應右上黑棋厚勢,從而形成太平洋一樣的大模樣。實戰陳耀燁選擇內扳,卻是從取地的角度出發。到底孰是孰非,從實戰進程來看,就算黑棋在外圍形成太平洋一樣的大模樣,白棋還是要進入,人類棋手還是難以拿住它。
令陳耀燁多少有些困惑的是,“其實AI的著法都能看得懂,它下出來后我們都明白,但就是破解不了。”換言之,AI的每手棋都能確保90%以上的準確性,而人類棋手因為情緒、算路上的起伏波動缺陷,根本無法做不到這點。這就像段位完全不同的人類棋手對弈一樣,棋力弱的失誤既多,同時最后一個失誤也肯定是他的。
AI出現后,陳耀燁認為其對人類棋手最大的作用是“拓寬了思維”,過去一些被認為不能下的棋,在AI看來可能都能下,并無禁區,棋盤變大了,變得更加自由。因此,當今棋手不可能拒絕AI訓練,但數年過去,到底該如何運用AI進行訓練,陳耀燁坦陳:還沒有最優解,大家都還是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借助AI訓練。“我覺得,現在的訓練更需要人和AI之間,人和人之間進行相結合。”
因為AI訓練重在前半盤,進入中盤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因此決定勝負的終究是人。申真谞九段和李軒豪九段被稱為“申工智能”、“軒工智能”,但在爛柯杯和春蘭杯決賽中,他們要么在中盤犯下不可思議的失誤,要么在官子出現不該有的紕漏,從而未能奪冠。可見,AI的著法易學,但AI的不動心、不出錯卻難學,這是人類的缺陷,同時也是讓勝負多變而有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