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胡辣湯
作為體教融合的代表項目之一,校園足球的發展情況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在2015年發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也有關于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部分。8年過去,如今的校園足球發展狀況如何?我們進行了一些探訪。
“拉開拉開,對!”
“往里收一點,這邊這邊!”
伴隨著場邊不絕于耳的呼喊聲,場上的姑娘們奮力奔跑著。灰蒙蒙的天氣似乎并沒有影響到這塊綠茵場上的人,她們的熱情甚至吸引了不少路過這塊場地的人駐足觀看。
這是2023年首都高等學校女子足球聯賽(乙級)中國農業大學女足對陣北京城市學院女足的比賽現場,盡管是周六的一大早,盡管比賽場地并不在她們自己的學校而在北京理工大學,但依然有二三十名農大的學生來到這里,在場邊鼓噪出不小的聲勢。令人略感詫異的是,她們并不都是參賽隊員,其中有不少觀眾只是“拉拉隊”,來到這里觀賽是為了給場上自己的同學們加油打氣。
人群中,有一位穿著一身黑、頭戴鴨舌帽的女教練格外醒目。熟悉中國女足的球迷大概一眼就能認出,那是前女足國腳屈珊珊。盡管球隊比分落后,場面上也處于下風,她依然在場邊大聲指導著場上的隊員。中場休息時,她冷靜地向隊員們傳達著大家做得不錯的地方以及需要改進的問題。
屈珊珊教練在中場休息時指導隊員們。
這場比賽是農大女足的小組出線生死戰,想要小組出線,她們不僅需要贏下這場比賽,還需要至少2個凈勝球。在上半場被對方先進一球后,農大女足的出線機會已經變得渺茫。盡管如此,姑娘們依然沒有繳械投降,而是選擇拼到最后一刻。在落后一球后,她們似乎反而放下了包袱,踢得更加放得開。不過隨著體能的下降她們還是沒能迎來進球,0比2,農大女足最終輸掉了這場比賽。
比賽結束,大家并沒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場上已拼盡全力,結果就不再重要。唯一讓隊員們比較懊惱的是,臨近畢業季,球隊沒能更進一步,這場比賽也就成了不少老隊員的最后一場正式比賽。但競技體育總是與遺憾同行,與失敗和遺憾和解是她們在這趟旅程中必須學會的一課。
因熱愛而匯聚
如果你認為這幫女孩子都是專業出身的體育特長生,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她們只是一幫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大學生。她們來自各個學院的各個專業,通過這支球隊相識相知,足球是她們共同的愛好。教室和實驗室之外,球場成了她們揮灑青春的另一塊場地。
陳柳池(中)是這支球隊的隊長。
來自生物學院的2019級本科生陳柳池是這支球隊的隊長,穿著9號球衣的她通常在中前場活動,個子不高,速度快,腳下靈活。她自稱是在場上話最多、聲音最大、最兇最可怕的隊長,但隊員們都說她私下里和球場上大不相同,甚至有些靦腆。那場出線生死戰,她因為新冠并沒有在球隊大名單中。但作為隊長,她依然暫時丟下了畢業季繁忙的各種事務,來到場邊陪伴著隊友們。她說,在場邊觀戰的經歷讓她第一次以另一種視角來閱讀比賽,也給她帶來了和上場時不一樣的收獲。
陳柳池說,她與足球結緣于2006年世界杯。當時她受到世界杯氛圍的感染,對足球產生了興趣。不過以前因為沒有同伴,她只能自己一個人踢或者是和男生們一起隨便踢踢。對于一些男生來說,和女生踢球有著諸多不便,不敢做動作,也不好進行身體對抗,所以他們不太愿意和女生踢球。來到農大,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足球隊。在這里她找到了歸屬感,并在大二那年成為了這支球隊的隊長。
樂雯歆(左三)與隊友們參加院賽。
來自2019級工學院的樂雯歆同樣即將畢業,品學兼優的她獲得直博資格,即將前往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繼續深造,隊友們和屈教練也因此開玩笑地稱呼她為“女博士”。她很喜歡運動,從中學就開始接觸足球。對她來說,足球并不是唯一的運動選項,但在來到農大女足并真正開始投入精力到足球上后,球技的進步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于是越練越喜歡足球。不過她說,球技的提升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經常會在某個階段感到自己踢得怎么還不如以前。這時她就會告訴自己,別想太多,要相信不斷的練習一定是會收獲進步的。
和兩位學姐都不同,來自植物保護學院的熱亞尼沙·木合塔爾直到大學才與足球結緣。這位來自新疆的姑娘十分靦腆,但說起足球時,臉上總會有抑制不住的笑容。她說,自己以前因為身體不好,不怎么參加運動,但因為個子高,在高三下學期接觸到了排球,感受到了運動的樂趣。來到農大后,她看到了女足院賽舉辦時招募隊員的消息,抱著玩一玩的想法,她招呼著隔壁宿舍的好朋友一起報名參加了院賽,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從此愛上了足球。
熱亞(右二)在隊中身高突出。
當被問起為什么踢球時,熱亞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只說出了兩個字:“開心”。她喜歡在球場上自由奔跑的感覺,有時間就會出來踢球,除了球隊日常的訓練,她甚至還總會私下加練。去年9月才開始踢球的她現在已經成為了球隊的主力中后衛,她說這讓她覺得很幸運但也很緊張,因為她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進步空間還有很大。
屈珊珊教練告訴我們,作為一支普通生球隊,隊里的姑娘們都是因為真的喜歡踢球才會選擇留下來。畢竟冒著嚴寒酷暑去做一件沒有什么功利性回報的事,不是因為熱愛很難能夠堅持下來。而她自己當初在接手這支球隊的時候所想的其實也很簡單,“她們樂意踢,我就教。”屈珊珊說。
隊里的姑娘們都各自有各自的學業要忙,屈珊珊教練也有自己的教學任務要完成,為了這支球隊,雙方都在“用愛發電”。也正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主業”,球隊在出勤上并沒有設定任何強制性措施,每次訓練都是大家能來的就來,但姑娘們總會盡最大可能給自己的愛好騰時間。踢球影響學習?姑娘們紛紛給出了否定的答復。“我反而覺得踢球讓我過得更充實了,學不下去了就來踢球,還會因為想踢球而督促自己趕快完成課業。踢球時扔掉手機什么也不想專注于踢球,讓我獲得了沉浸于一件事中的能力。”樂雯歆說。
屈珊珊教練介紹說,隊里的隊員很多都像樂雯歆一樣優秀,保研的、去研究所的有很多,這也讓她頗為自豪。足球只是這群姑娘們大學生活中的“插曲”,但卻為她們的大學生活添上了一段悅耳的樂章。
球隊就像大家庭
這支由普通生組成的女足球隊,最特別的地方自然就是她們擁有前女足國腳屈珊珊來做教練,這一點也讓隊員們感到十分安心和幸運。而當問起她作為前職業球員為什么沒有選擇進入職業體系而是選擇來到校園帶領一支草根球隊時,屈珊珊表示帶著這樣一支草根球隊取得進步會給自己更大的成就感。不過屈珊珊說,她最初和這支球隊結緣,還要感謝球隊的上一任隊長。
“來到農大之初,其實我沒有想過能組建這樣一支普通生的女足隊伍。過了一年之后,有一天有一個姑娘找到我,說自己喜歡踢球,問我能不能帶她們去踢比賽。我說好啊,但我們現在有幾個人啊?”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屈珊珊還歷歷在目。球隊建立初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人,她們四處招攬,甚至從籃球隊借人,才終于湊夠了一套五人制的陣容去參加比賽。
愛踢球的女生總被認為不常見,但事實上很多人缺少的只是一個機會,而這支球隊的存在恰恰給了姑娘們這樣一個機會。像陳柳池、樂雯歆這樣本就對足球有興趣的姑娘自不必說,像熱亞這樣沒接觸過卻在嘗試后與足球結緣的也不在少數。當然,也會有嘗試過依然不感興趣、或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堅持中途退出的隊員,對此屈珊珊也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祝福。
因為大家都是普通生,屈珊珊對于隊員們在競技結果上并沒有任何要求,她唯一看重的就是隊員們在球場上的態度。球技不好可以練,但場上的態度一定要端正,要公平競爭,要拼到最后一刻。而在球場之外,她希望自己的球隊對于每一個隊員來說都像一個家。
樂雯歆說,大家私下都叫屈教練“女神”。一是因為她踢球實在太帥了,高超的球技讓大家都很佩服;二是因為她真的很有人格魅力。足球之外,她會關心隊員們學業上的發展,也愿意傾聽隊員們生活上的煩心事,還很幽默,會和隊員們開玩笑。而屈珊珊也告訴我們,她會要求自己記得每個隊員的名字,也希望隊員們能夠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溫暖。“我們球隊會有一個群,就叫‘農大女足family’,所有參加過球隊的隊員都會在里面,她們也會關心球隊的發展,給學妹們加油。”屈珊珊說。
球隊經理陳星宇。
這樣團結友愛的氛圍不僅會感染到女生,也會感染到男生。球隊的經理陳星宇來自人文與發展學院,他告訴我們,他最初只是因為自己很喜歡足球,想要加入校足球社,想著到這里來問一問怎么才能加入校足球社,卻被姑娘們對足球純粹的熱愛以及球隊家一樣的氛圍所感動,自愿留在這支球隊幫忙,甚至放棄了自己本想加入的足球社。
和諧的隊內氣氛,讓隊員們相處起來也更加輕松,很多人都在這里交到了很好的朋友。陳柳池說,在隊內和隊友以及教練的相處的過程,已經成為了她大學生活中美好的回憶。而踢球除了讓她們收獲友誼,也讓她們獲得了很多方面的提升,不僅僅是身體素質方面。曾經文靜靦腆的陳柳池如今已經頗具領袖氣質,熱亞也告訴我們踢球讓她變得更加開朗自信,也更愿意和別人交流了。屈珊珊說,大學四年轉瞬即逝,她更希望隊員們能夠在競技體育中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希望隊員們在這支球隊中收獲的東西,能夠伴隨她們的一生。
校園足球發展不易
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五十多名隊員,農大女足正在逐漸發展壯大,不過當前球隊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少問題。
目前,農大女足校隊每年參加的正式比賽一般有兩個,分別是上半年進行的首都高等學校女子足球聯賽(乙級)的比賽,以及下半年進行的首都高等學校女子“五人制”足球聯賽(乙級)的比賽。而在此之外,農大也自2021年起組織起了女足院賽,考慮到參賽人數,目前比賽為五人制,允許院與院之間的聯隊聯合參賽。首屆院賽吸引了13支參賽球隊參加,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屈珊珊說,當初舉辦院賽正是考慮到踢球的女生越來越多,卻沒有太多比賽機會。院賽的舉辦一是能夠給校隊的姑娘們更多參賽機會,以賽代練;二是能給更多的女生接觸足球的機會,也擴大了她的選材面。中國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主任束景丹教授則表示,舉辦女足院賽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部會給院賽舉辦提供指導老師、裁判、器材等。
束景丹介紹說,目前農大共有3支足球隊,一支是男子高水平隊,一支男子普通生隊,另外就是這支女子普通生隊。體育教學部一直在盡力幫助這支女足發展,會從體育專項經費中規劃一部分為球隊提供活動經費。他表示,當初選擇建設這支隊伍,除了是想要支持像屈珊珊這樣的年輕教師的工作,也是因為足球這個項目很好,極具育人特色。
盡管如今農大女足已經壯大了不少,但參與人數仍是制約球隊發展的重要因素。屈珊珊介紹說,球隊目前招新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每年新生入校時在學校統一組織的社團招新中招新,二是從她所教授的足球課程中挑選有潛力有興趣的姑娘,另外就是從院賽中選拔合適的苗子。不過比較頭疼的問題是,作為普通生球隊,和高水平隊相比原本選到好苗子就比較難,而且很多姑娘都是從零開始,剛剛稍微練出來,就要畢業了。
另外,盡管校隊目前有五十余名球員,屈珊珊也不得不在選人參賽時面臨幸福的煩惱,但球隊仍面臨著部分位置人員短缺問題,后場人員比較少,中前場人員比較多,這迫使她在選擇參賽大名單時不得不更多考慮能夠兼任更多位置的選手。樂雯歆也告訴我們,她在院隊中一般司職中前場,但是現在在校隊也要去到后場客串,甚至就連門將位置她也曾客串過。
而對于農大女足來說,更現實的問題還在于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距離較遠,這使得球隊合練的機會不夠多。同一個校區的隊員們相互之間會更熟悉,但不同校區的同學對彼此的踢球習慣并不那么熟悉,這多多少少制約了球隊的發揮。盡管大家也想了不少辦法,不過很難徹底解決這一難題。
對于這種種的難題,屈珊珊并沒有太過擔心。畢竟正如她所說,她對于球隊并沒有太多成績上的硬性要求,也不會要求必須在某一批孩子身上出成績。她更希望隊員們在這支球隊和這段經歷中得到冠軍和榮譽之外的成長,獲得自我提升。快樂、陽光、自信、健康,這就是屈珊珊希望隊員們能夠收獲的。
女足世界杯即將到來,屆時又將會有不少目光聚焦到女足隊伍的發展建設上。但在專業隊伍建設之外,群眾基礎才是一項運動健康發展的基石。在廣闊的綠茵場上,像農大女足這樣野蠻生長的球隊正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帶動更多姑娘加入踢球的行列,享受運動的樂趣。她們踢著最純粹的足球,也收獲了最純粹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