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柴夫
籃球場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相比其他位置,控球后衛的成熟期會來得稍晚一些。邁克·康利和凱爾·洛里都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斯蒂芬·庫里也直到25歲才第一次入選了全明星,而他眼下已經是NBA歷史最閃耀的巨星之一。
可在當今時代,控衛似乎能在更早的階段就獲得成功。賈·莫蘭特和盧卡·東契奇在今日正面對決,前者是上賽季的進步最快球員獎得主,后者則是賽季開始前的MVP大熱門,而他們的位置都是控衛。這是否意味著控衛已經能在更早的階段取得成功了呢?ESPN的專家凱文·佩爾頓在他的最新一期郵包欄目中對此進行了解答。
問:我知道你認為控衛是發展周期最長的,但觀察過去20年各位置球員入選進步最快球員票選前五或全明星的年齡,我發現控衛是平均年齡最小的,側翼反而更大,這種評估球員發展階段的方法有什么問題嗎?
佩爾頓:這樣的評估辦法是有依據的,但并不完整。球員入選全明星之后依然有發展空間,這不是衡量他成長階段的完美標準。而來到進步最快球員獎討論的球員也還是可能屬于在NBA成長較晚的一類。
我研究這一問題使用的數據是每分鐘WARP(勝利替代貢獻值),看看他們在該數據上相較于個人生涯峰值的占比,以此衡量這位球員距離自己的巔峰狀態有多近。我選取了從2013-14賽季開始進入聯盟的球員,在上賽季結束時至少25歲,并且至少在四個賽季中出戰超過250分鐘。這最終得到了一組由185名球員產生的樣本——這里尚未包括東契奇和莫蘭特,因為他們還太年輕了。
將這些球員按照他們最近一個賽季在NBA賽場扮演的主要位置進行劃分,然后能得出下圖。
從數據來看,你很難得出哪個位置的球員有特定發展曲線的結論。中鋒或許是最有趣的,在23歲到25歲之間,中鋒球員的發展很遲緩,幾乎沒有什么進步,但他們在26歲一下便迎來峰值。
當然了,我們曾經看到的控衛晚熟趨勢可能和2000年代中后段打擊外線手部防守動作(hand check)有關,另外從2010年代初開始,三分球慢慢盛行,這也令后衛球員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現如今,整個比賽的趨勢和潮流已經穩定了一些,控衛在生涯早期就打出優異表現的情況更加常見了,而在20歲后半段爆發的案例則有所減少。
問:如果雄鹿能把季前賽和常規賽揭幕戰壓制76人三分投射的表現保持一整年,他們的防守表現會有多好?
佩爾頓:考慮到人們對雄鹿期待頗高(很多人將雄鹿視為第一奪冠熱門),這支球隊防守端的策略調整值得關注。過去幾年,雄鹿的防守一直以死守籃下為基調,適當地給對手弧頂三分機會。這有些違反人們之前的認知,2010年代大部分優秀防守球隊都以不給對方輕松三分機會為主。
凱爾特人在上賽季的東部半決賽里懲罰了雄鹿,他們在搶七一戰55次出手三分,命中22球,整輪系列賽在三分投射一項上碾壓了雄鹿。過去一季密爾沃基人的防守已經不再像此前幾年那么出色,所以主教練邁克·布登霍爾澤開始調整,讓自己的球員不要過度收縮,而是留在自己對位的外線球員面前。
季前賽階段,雄鹿限制對手三分出手占比聯盟第三低。常規賽首戰,他們讓76人的83出手只有24次來自三分線外——費城揭幕戰面對凱爾特人出手了34次三分。在整個2021-22賽季常規賽中,雄鹿只有一場比賽把對手的三分出手比例壓到了更低。
雄鹿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他們能否在保護籃下和籃板與限制三分之間找到完美平衡。數據顯示,他們確實讓76人在受限制區內出手了25次,這個數據放在上賽季的話幾乎能排進雄鹿單場前十。與此同時,雄鹿還是做好了后場籃板保護,他們的后場籃板率達到87%,而且控制了自己的投籃犯規——76人只有13次罰球。所以總的來說,雄鹿的新版防守策略有一個不錯的亮相。
問:最近一套已經全部淡出NBA聯盟的首發組合是?
佩爾頓:2020-21賽季和2021-22賽季并沒有符合標準的組合,盡管開拓者確實在上賽季末使用過目前只有一人還在NBA的首發(基恩·約翰遜)。
即便從2018-19賽季開始統計,也只有一套首發目前均已不在NBA,那套首發是在2020年的“泡泡”復賽期間出現的,確保進入季后賽的籃網在賽季倒數第二戰中用了賈斯汀·安德森、奇奧薩、 泰勒·約翰遜、庫魯茨和卡巴羅的組合。
奇奧薩和卡巴羅上周都被裁掉了,約翰遜和庫魯茨正在海外征戰,安德森則是在訓練營期間被裁了。
退回2017-18賽季,我們會發現更多符合定義的首發組合。最近最常見的一套全部離開聯盟的首發五人組,是夏洛特黃蜂的德懷特·霍華德、邁基吉、杰里米·蘭姆、肯巴·沃克和馬文·威廉姆斯,那套組合該賽季首發了11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