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季孟年報道
2017年夏天,中國男籃藍隊在北體大與澳大利亞NBL聯隊進行了一場比賽。憑借著吳前的出色發揮,男籃藍隊以68比66擊敗了對手。時任藍隊主帥的杜鋒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球化是籃球世界的發展趨勢,他希望球隊能夠向潮流看齊。不僅如此,杜鋒還預測稱后場會成為未來中國男籃競爭最為激烈的位置。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過去這幾年不少媒體用“后衛盛世”來形容CBA國產后衛們的數據井噴。2019年男籃世界杯,最終大名單里面合計有5位后場球員,可即便如此吳前依舊遺憾落選。然而,有些令人尷尬的地方在于,在CBA叱咤風云的國產后衛們,到了國際賽場上都沒能打出令人信服的發揮。競爭激烈固然存在,但“后衛盛世”更像是自吹自擂,泡沫一戳即破。
如今又三年過去了,情況依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世預賽面對哈薩克斯坦,中國男籃再度出現21次失誤,險些在第三節被對手崩盤。而類似的情況在U18亞青賽上也有出現,中國U18男籃在對陣韓國U18男籃的半決賽之中出現多達25次失誤,最后時刻更是連續犯錯將勝利拱手讓人。
核心后衛是一支球隊的大腦,在場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來看,中國男籃各年齡段球隊如今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后衛數量雖多但可堪大用的卻沒有幾個。若想解決這樣的問題,難道只剩下歸化一條路可走?
世預賽慘勝 后衛表現再成焦點
亞洲杯結束之后,中國男籃進行了為期一個月左右的歐洲拉練,目的就是備戰接下來與哈薩克斯坦、巴林的兩場世界杯預選賽。盡管中國男籃此次歐洲拉練,并沒有打什么像樣的高質量熱身賽。但是以中國隊的整體實力而言,擊敗哈薩克斯坦應該不成問題,且對手的歸化球員克萊蒙斯也并沒有出戰。
最終,中國隊以68比56的比分在客場贏球。結果固然是好的,只是比賽的過程多少有些令人意想不到。尤其是在那場比賽的第三節,中國男籃單節只有7分入賬,一度被對手打出18比4的小高潮。后衛們連續不斷出現失誤,一次次給了對手反擊的機會。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們想起了男籃亞洲杯的四分之一決賽。當時,中國男籃也是屢屢失誤,多次讓對手打出反擊。與黎巴嫩之戰,中國男籃出現了22次失誤。與哈薩克斯坦一戰,中國男籃再度出現了21次失誤。
不論是執教廣東隊,還是現如今執教國家隊,杜鋒始終無法掩飾自己對于小球的偏愛。廣東隊三連冠當中的最后一冠,杜鋒幾乎將球隊在速度方面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可是,世預賽、亞洲杯的整體比賽水平,顯然要比CBA高不少。還有便是,現如今國家隊當中并沒有威姆斯這樣的超級外援,因此便對于后衛們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遺憾的是,國家隊的后衛們似乎都不是那么完美。在與黎巴嫩的亞洲杯四分之一決賽之后,“想念郭艾倫”登上了社交媒體上的熱搜。當時,阿拉基打出了非常出色的表現,單場砍下了32分幫助黎巴嫩取勝。有聲音認為,如果郭艾倫能夠出戰這場與黎巴嫩的較量,中國男籃便有機會擊敗對手。可在與哈薩克斯坦的交鋒當中,郭艾倫復出但卻只有5分入賬,并且還出現了5次失誤。
相比較而言,郭艾倫已經是當下CBA最好的后衛。其他更年輕的后場球員,各自身上也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孫銘徽有著不錯的沖擊力,但投射與組織還需要提升。趙繼偉的組織能力足夠出色,可他1.8米出頭的身高鉗制了很多東西。趙睿能夠換防一些側翼球員,但他的運控能力卻有不是特別穩定。吳前是CBA最好的投手之一,可他的身體對抗很難接軌世界水平。
胡明軒、徐杰以及其他的后衛球員們,也各自都有各自的問題。要知道,這還只是亞洲水平的比賽。一旦中國男籃來到世界舞臺,面對歐洲與美洲的對手,后衛球員們的弱點才將被更為集中的暴露出來。就像2019年男籃世界杯,平時在CBA呼風喚雨的國產后衛們,有些時候甚至會面臨一場比賽只有1分入賬的尷尬。
U18亞青賽翻車 后備力量更堪憂
與黎巴嫩那場比賽結束之后,不少球迷開始想念郭艾倫。與哈薩克斯坦的比賽結束之后,球迷們又開始懷念劉煒在國家隊主控的日子。然而,若干年后,或許球迷們又會懷念郭艾倫、趙繼偉、孫銘徽等人。
就在中國男籃艱難擊敗哈薩克斯坦一天之后,U18男籃在亞青賽與韓國隊的半決賽當中,被對手完成了逆轉。在這場比賽當中,國青男籃一度領先韓國U18男籃19分,楊瀚森在內線展現了自己的絕對統治力。可在比賽的最后時刻,韓國隊在2分30秒內打出了一波高潮,一舉完成了大逆轉。
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國男籃也曾經被韓國逆轉。但這一次被逆轉的經歷,恐怕更為令球迷們難以接受。中國U18男籃后衛們連續犯下低級錯誤,各種橫傳球、跳起傳球,等于直接給了韓國隊反擊的機會。與中國U18男籃單場25次失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韓國隊的李采亨單場完成了10次搶斷,在FIBA比賽當中打出這樣的數據極其罕見。
其實早在小組賽階段,中國U18男籃后衛球員們的表現,多少就有些令人失望。首戰大勝印度之后,次戰國青的小伙子們又擊敗了韓國隊。可在那場比賽當中,中國男籃也曾經有過格外被動的階段。數據統計顯示,那場比賽中國U18男籃同樣也出現了26次失誤。
郭艾倫、趙繼偉們在U18這個年齡段,至少在亞洲比賽當中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但現如今U18這些年輕的后衛們,在亞洲級別比賽當中,都顯得成色不足。當然,這與這批球員們過去這幾年缺少高水平比賽的歷練有關。但不得不說,也和他們運、傳、投這三項基本功都沒有打牢有關。不敢想象如果是原班人馬參加未來的U19世青賽,屆時中國國青男籃的后場會狼狽成什么模樣。
問題如何解決?歸化or“借雞生蛋”
中國男籃的后衛們為什么一代比一代差?這其中的原因非常復雜,與籃球人口越來越少所以選材越來越難有關,也與基層教練水平太低,球員們打小就沒有形成扎實過硬的基本功有關。同樣的,似乎也和國內聯賽水平太低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既然是如此,中國男籃的后衛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其實也并非如此,眼下至少有兩條路可供中國籃球選擇,其一便是擁抱世界潮流,開啟中國男籃的歸化球員選擇。
此前在亞洲杯當中,絕大多數球隊都擁有他們的歸化球員,籃球整體發展水平低的亞洲是如此,歐洲其實也一樣。以西班牙為例,即便他們是2019男籃世界杯的冠軍,U系列青年比賽也屢屢殺入世界前四,可他們從不排斥對于歸化球員的使用,在即將揭幕的歐錦賽當中,洛倫佐·布朗就將代表西班牙出戰。與足球不同,FIBA在歸化球員的時候,條件相對寬松,通俗地來說就是各支球隊缺哪補哪,韓日缺乏高度,他們普遍就會補強內線,中國男籃缺少后衛,如果能夠通過歸化來進行補強,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另一方面,籃球歸化與足球歸化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球員的歸化工作不需要得到太多財政支持,絕大多數球隊的歸化球員其年薪遠低于CBA頂級外援工資水平。
不過通過記者了解,中國男籃似乎并沒有引入歸化球員的打算。既然短期內很難指望歸化球員來救火,中國男籃還有另外一條路可走,即把更多的年輕潛力股送到國外,“借雞生蛋”來培養中國籃球的未來力量。
其實過去這幾年,中國籃壇所涌現出來的新生力量,很多都曾經在海外的籃球環境當中接受過訓練。張鎮麟是過去這兩年最令國內球迷們眼前一亮的新星,遼寧隊之所以能夠在上個賽季奪冠,也與他的加入有著直接的關系。張鎮麟高中時期就在美國接受相關籃球訓練,還在杜蘭大學有過效力經歷。余嘉豪和曾凡博是03屆的兩大新星,他們與張鎮麟的成長軌跡很相似,只不過沒有登上過NCAA的舞臺。前者在上個賽季已經回到國內效力,后者在發展聯盟點燃隊效力了一個賽季之后,也將在新賽季征戰CBA。
盡管這次U18中國男籃的表現并不是特別盡如人意,但依舊有不少中國球迷對于這支球隊在未來世青賽的表現抱有一定的期待。樂觀的底氣源自于包括趙維倫在內的幾位潛力新星,并沒有出戰此次亞青賽。至少就過去這幾年來看,本土青訓的成果難以令人滿意,尤其是在后衛的培養上似乎出了一定的問題。或許,唯有那些在海外成長起來的球員們,才有可能在未來給我們制造一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