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名古屋報道
日本當地時間7月17日中午,出戰東亞杯賽的中國男足國家選拔隊與中國女足國家隊順利抵達名古屋,并在傍晚展開了首堂訓練課。同樣是東征,男足選拔隊普遍被看衰,而女足國家隊則因時隔16年后重新捧回亞洲杯被普遍看好。但不管是看衰還是看好,比較遺憾的是,此番來到日本現場采訪的中國記者屈指可數,而筆者則繼續選擇“逆行”。越是在中國足球整體處于低谷階段,不離不棄或許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是對像我這樣已經跟隨國足南征北戰30年的老記者。
①獨自出國遠行非易事
坦率地說,對于這次能否前往日本采訪東亞杯賽,記者一直心里沒譜,畢竟目前的疫情令許多事情都充滿變數。雖然這次東征與年初參加12強賽時不同,因當時日本入境有諸多限制,而且對中國隊前往日本的人數也加以制。但這次,盡管日本方面已經放開國門,可簽證、航班等依然是個大問題。
最終能夠順利抵達日本開始這次采訪工作,首先需要感謝我所在的《體壇周報》,因為同樣是新聞媒體機構,國內也有很多同行希望能夠赴日采訪,但從安全角度出發,單位并沒有放行。而我所在的單位領導則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態度,這也使得我能夠逆勢而行。其次,則需要感謝中國足協,畢竟像簽證之類的邀請函件等與往日找旅行社辦理不同,需要日本足協方面提供正式的邀請函件,才能以公務的方式辦理好簽證、并最終走出國門。
實際上,在這次辦理日本簽證時,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即日本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專門打電話找到我本人,確認行程、了解滯留時間等。而在以往,申請日本簽證時,從來沒有接到過類似的電話。這或許也可以說明一點,即雖然日本方面已經宣布放開,但畢竟疫情依然困擾著世界各國和地區,防疫依然是當下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所以,各種事務的處理也都異常謹慎。
不只是簽證,在拿到簽證后出發前,更是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程序。譬如,記者需要打開日本入境的專門網頁,填寫完一系列的內容,尤其是申辦健康情況。這與國內的健康碼內容幾乎一樣,而且也需要提交抵達日本前14天的行程,是否在中高風險地區滯留、以前是否染過等等。最令記者沒法理解的是,日本足協通過中國足協,向記者提出必須要提交72小時之內的核酸陰性證明,并且只能是去日本方面認可的醫院或診所接受檢測,否則在入境時無法提交檢測報告,則要被禁止入境。
本來記者以為這不算個事,無非就是多費點時間、多繳一些錢。但是,當記者來到日本方面指定的醫院接受鼻咽拭子檢測時,著實令人驚訝:因為也就是被捅一下,結果所需費用800元人民幣。記者一邊繳費一邊感慨:“怎么這么貴?。俊倍召M的人則稱:“沒辦法,我們也是按照規定來!”
盡管是公務出差,但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后,都不得不感慨:目前的全球大形勢下,想要出一趟國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更不用說普通老百姓了。
②沒了“泡泡式封閉”
此前乘機抵達日本后,在海關排隊等待入境,包括錄指紋等,速度較慢。而這次當記者乘坐的航班抵達日本中部國際機場時,只見到一架來自韓國的航班,其他歐洲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均未見蹤影。而這也使得記者所搭乘的航班靠近后,從下飛機到入關相對要快很多。
不過,在抵達海關辦理入境前,圍繞著防疫又是一道很復雜的程序。地面服務人員會引導乘客沿著指示牌繞大彎,從到達層來到出發層,并在專門辟出的一個區域內完成防疫的相關程序與檢查,包括出發前所填寫的各種表格與問答,以及掃描核驗在國內填完信心后生成的二維碼;然后是檢查核酸陰性報告等等。在全部完成后,再繞行一大圈,重新來到到達層的入關處,完成入關手續。雖然程序很復雜,但因為少人,所以占用的時間不算很長。像男足國家選拔隊和女足國家隊從飛機落地到離開候機大廳、登上大巴車,前后也就1小時左右。這在目前的疫情下,已經算是效率很高了。
走出機場后,由于主辦方并未要求泡泡式封閉模式,所以記者的行動格外小心,在加強自我防護的基礎上謹慎行動。不過,相比而言,日本的交通還算發達,加上記者此前到日本采訪過無數次,對日本各個地方的情況相對比較了解。所以,從機場到下榻酒店,還算比較順利。當然,入住酒店時,服務人員只是簡單要求測一下體溫,并不詢問客人是否有核酸檢測證明之類的其他額外要求。除此之外,與疫情前下榻酒店時并無太多差別。
一個深刻的感受是,在保持社交距離方面,日本似乎還是很講究。當記者在辦理入住酒店時,其他客人也準備入住,但遠遠地站在身后,刻意保持足夠距離,這也讓記者感到比較踏實。而在乘坐地鐵出行時,記者也注意到了,座位與座位之間,乘客還是很注意保持距離。當然,偶爾也會見到相互關系較為密切的,緊挨著一起坐著。
③日本國人生活依舊
由于記者此番并不像先前的40強賽或12強賽那樣是跟隨代表團一起行動,所以,像前往訓練場地等之類的活動就必須獨自前往。17日下午,國足選拔隊前往一個名為“五冢體育廣場”的足球場地進行訓練,事先連國足自己都不知道,組委會方面會將球隊的第一堂訓練課安排在如此遠的地方進行。球隊從下榻酒店出發,開車超過45分鐘。而記者則乘坐地鐵前往,從下榻酒店出發抵達訓練場地,前后花了一個半小時,而且期間還需要轉車。直至抵達豐田市站后,記者才發現,原來組委會安排的這個訓練場地就在國足將參加第一場比賽的豐田體育場附近,差不多還有將近4公里。所謂的“五?!?,大概就是因為站在足球場內,周圍看上去都像小山丘,而且正好有五個小山丘,場地的名稱則由此而來。
(國足選拔隊首日展開訓練的球場:五冢體育廣場)
不過,在抵達豐田市站后,因公共交通不便,記者則是打車前往訓練場。而當記者趕到場地時,國足選拔隊的訓練也正好剛剛開始。
盡管組委會方面此次為國足選拔隊配備的車輛不少,但是,出于防疫方面的考慮,記者并未搭乘球隊的小車,而是自行原路乘坐地鐵返回。雖然看一趟訓練課往返需要三個小時左右,但因為是獨自外出,也正好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疫情對日本的沖擊與影響。盡管最新消息稱,日本在17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1萬例,超過了以往約10.4萬例的最高紀錄,病床使用率也呈上升趨勢。但是,或許這次主辦的愛知縣并非重災區,因而,除了偶爾有些年輕人不戴口罩之外,至少在地鐵里,所有人都戴著口罩。而記者趕乘地鐵時,還專門戴上了防護面罩。但踏進地鐵站開始,發現沒有其他人戴同樣的面罩,因而不時有人掃視著記者,記者便不好意思地摘下了面罩。
(日本當地地鐵里的人群)
至于其他,記者似乎并未感受到與疫情之前有何不同。當記者觀看完訓練乘坐地鐵返回下榻酒店的路上,經過餐廳時,幾乎每一家都擠滿了人,而且外面到處都是排隊的人群,甚至大聲說笑著……記者則只能選擇繞道,盡量避開聚集的人群。邊走邊想:疫情這么嚴重,怎么日本人一點都不擔心呢?這其實就好比記者本人,或許可以選擇留守國內,通過轉播、或者微信了解情況。但那樣的話,真的就算是一個記者嗎?眼見為實,只有在現場,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與體味。所以,疫情下“逆行”或許也是一個更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