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新賽季中超聯賽在中國足球整體處于低迷的狀態下全面啟動。相比以往,今年將有8位本土主帥率隊出戰中超,這是近8年最多的一次。除了北京國安與上海申花這兩支老牌勁旅的主帥為“60后”以及廣州隊的劉智宇屬于“85后”外,其他五位郝偉、于根偉、李金羽、謝暉和陳洋均是“70后”。在郝偉去年率山東泰山奪冠之后,新賽季,這些土帥將交出怎樣的答卷?顯然是今年中超的一大看點。
①土帥在金元時代受排擠
自金元足球開始后,中國本土教練就在資本的沖擊下“靠邊”。一方面,必須要承認:本土教練在中國足球這片貧瘠的土壤上,受自身見識、能力的限制,整體水平不是很高。而且,由于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足球對于運動員從小的文化課重視程度不夠,極大地限制了運動員在退役后轉型成為優秀的教練員。因而,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對于本土教練的詬病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資本全面介入中國足球后,企業老板們本身由于對足球這個領域與行業的特殊性并不熟悉與了解,受外界輿論的誤導,更喜歡以個人的好惡來進行決策,并希望能夠快速見效,也就是所謂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在年輕球員方面是如此,教練員培養方面更是如此。過多的相信外教,不愿意本土年輕教練機會,這對中國本土教練人才儲備方面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所以,從那時開始,中國的優秀足球運動員在退役后幾乎很少有人愿意走上教練員崗位,而更熱衷于出任“總經理”、“領隊”之類的虛職,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足球場外的關系中。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0年之前,中國本土教練在聯賽中還是占據主流位置。而且,像朱廣滬、高洪波等都曾率隊奪取過中超聯賽冠軍,后來也都走上了國家隊主帥的帥位。至于像戚務生、沈祥福、劉春明、裴恩才、殷鐵生等一批老前輩,也都在聯賽中擔任主帥,并且曾在各級國字號隊伍中取得過一些成績、率國青隊、國少隊等先后闖入過世青賽、世少賽的舞臺。不止于此,當外教因為水土不服或出現其他情況時,國內俱樂部也不愁找不到“救火者”。
但隨著資本的大量涌入,在一切以利益、成績為最主要追求目標的大背景下,外教全面登陸中國的職業賽場。盡管這其中不乏像里皮、斯科拉里等這樣的世界冠軍教練,但更多的外教恐怕也難逃“撈錢”的本質。而且,絕大多數外教拿著千萬歐元的年薪,并未給中國足球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譬如,中超聯賽節奏偏慢這些年來就始終為外界所詬病。
再譬如,所有人都在大談外教帶來了先進理念和技戰術,但中國足球的理念與技戰術水準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即便是所謂的“先進訓練方法”,也未見到中國足球、中國球員廣泛采用。可以這么說,這些年來,錢沒少花,但效果著實令人難以恭維,特別是,過去我們至少還能夠注重體能訓練、注重培養一些球員的特點,但如今連體能基礎都沒有了,更沒有培養出什么有特點的球員。因而,國家隊成為“四不像”隊伍也就不足為怪了。
換一個角度,國人對本土教練百般苛刻甚至是刁難,而對外教則是有求必應。但當同樣成績不佳時,外教總有千萬個理由來推卸責任。在這樣一種環境與范圍中,中國的本土教練自然也就越來越遠離一線。所以,最近幾年,各級國字號隊伍想要選一個稍微像點樣的土帥也是無處可尋。如果不是像山東泰山俱樂部數年前開始大膽選擇本土教練,并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支持,李霄鵬恐怕不會有機會成為國家隊主教練,而郝偉恐怕也不可能讓土帥在時隔這么多年后重新染指中超冠軍。
②土帥充門面乃無奈之舉?
疫情之下,當各俱樂部的母公司或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實在拿不出更多資金再去滿世界尋找教練之時,眾俱樂部不得不開始重新將眼光轉回到本土教練身上。某種程度上,這或許是不少俱樂部的無奈之舉。最典型的就是廣州隊,從當初在率隊獲得亞冠聯賽小組賽出線權后當晚讓主帥李章洙“下課”,理由就是“牌不夠大”,以世界大牌里皮取而代之,再到后來的非世界冠軍教練不要,再到接受里皮所推薦的卡納瓦羅,然后直接由隊長鄭智兼任,直至此番讓原先負責球隊技術分析的劉智宇直接出任主教練,整個過程充分反應出的一點,就是在老板眼里,有錢就有一切。這與足球這項運動本質上首先要求的“Respect”即最起碼的尊重是格格不入的。
足球運動講究的是傳承,類似像國安、申花等這樣的歷史稍長一些的俱樂部,其實更應該懂得“尊重”。有錢時,喜歡放大本土教練的缺點,為聘請外教尋找各種理由與借口。沒錢了,開始大談“情懷”,又將球隊名宿找回來,所以像謝峰、吳金貴等本土教練又重新獲得機會。好在足球人確實是有情懷的,而且也對現狀心有不甘,因而在目前困境下迎難而上,終于重新回歸。
實際上,在本賽季將指揮球隊征戰中超聯賽的8位本土教練中,除了郝偉與陳洋情況相對好一些之外,其他擔任主帥的恐怕都是首先因為俱樂部已經無力再支付高額薪資去聘請外教,否則,但凡有其他選擇,恐怕輕易都不會讓本土教練成為主帥。
③土帥更需抓住機會正名
不管是無奈抑或是出于其他原因,面對即將開始的新賽季,對本土教練而言,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各俱樂部面臨現實困難時,或許又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話,即中國足球最終還是要靠中國人自己。單客觀地說,外界對本土教練不信任的現狀與事實并不會因為今年本土教練人數有明顯增加而有所改觀。反而會對國產教練更加苛刻,這就注定了這些土帥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很嚴峻。
在這種情況下,本土教練更需要自強、自律。面對外圍挑剔的眼光,首先就是需要將自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于足球業務之上,再爭取能夠在技戰術部署、臨場指揮方面展現出某種追求。能夠有機會指揮中超,對這些土帥而言,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像郝偉在去年抓住了機會,為土帥爭得了榮譽,某種程度上是為今年更多的本土教練贏得了上課機會。但僅僅一兩個人遠遠不夠,因為中國足球如今需要的是一大批當打之年的本土教練,這樣才能促進中國足球的整體提升。
當然,無論是球迷抑或是輿論,我們也需要給這些土帥足夠耐心,畢竟任何一名教練員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評價一名教練的好壞也并不僅僅只是帶隊成績。他們在率隊取得成績之前,都需要兩三百場比賽的獨立指揮經歷,只有經歷了足夠多比賽場次,才能悟明白其中的變化,也才能臨場不亂,在臨場指揮中有神來之筆。而今年中超的8名土帥中,除了吳金貴獨立執教場次相對較多,有超過200場的經歷之外,陳洋算是獨立指揮比賽較多的一位,截至去年獨立指揮超過155場中超、中甲聯賽。而去年率隊奪得“雙冠王”的郝偉,加上擔任中國國家女足主帥期間的比賽,獨立指揮場次也才130多場。
至于其他幾位,則連百場都還未滿。像謝暉雖然在上海期間先后輔佐過佩雷拉、博阿斯、埃里克森、布拉澤維奇等外教,但真正獨立執教的場次才只有32場,且全部都是中甲。今年則是第一次指揮大連人隊征戰中超。目前執教武漢隊的李金羽也就只有30場獨立指揮的經歷;而天津津門虎主帥于根偉則是去年才開始獨立指揮征戰中超聯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幫助他們更好地在中超聯賽中成長,希望能夠開創土帥的新局面、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