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羅珂
防守依然是季后賽主旋律,獨行俠在狠命限制保羅,雄鹿在全力凍結塔圖姆,無論是東部半決賽還是西部半決賽,各隊都在防守端殫精竭慮。進攻贏得票房,防守贏得總冠軍,今年季后賽還是防守為王。
獨行俠全力圍剿保羅
西部半決賽打到第三場,太陽眾將的手感終于不再熱得發燙——此前三場比賽,保羅都至少拿到25分5籃板5助攻,且投籃命中率超過70%,是NBA歷史上第一個打出這樣數據的后衛(2020年的字母哥和勒布朗做到過,但他們都是擁有歷史級身體素質的大體型前鋒);布克在前一場19投11中輕取30分,職業生涯第12次單場得分30+,太陽隊史上僅次于巴克利(16次)和小斯(15次)兩個全明星大前鋒;在這對明星后場的帶動下,太陽在今年季后賽前八戰的投籃命中率都在50%以上,西部半決賽第二場更是打出了64.5%的隊史季后賽最高紀錄,75.7%的真實命中率則高居NBA歷史第二,僅次于2020年季后賽首輪快艇對獨行俠第五場打出的77.8%。但在達拉斯,太陽不再光芒萬丈:保羅9投5中僅得12分,助攻4次失誤7次;布克13投6中得到18分,助攻6次失誤5次;雖然全隊在三分線外28投13中還算不錯,但44.7%的投籃命中率和此前相差甚遠,客場94比103告負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季后賽打到現在,屢屢投出神級命中率的,可不止保羅、布克以及太陽眾將。那么問題來了:當球員在一場甚至連續幾場比賽里狀態上佳手感爆棚,其本人、主教練和球隊在欣喜之余,需要未雨綢繆做些什么呢?
作為去年帶隊打進總決賽的球隊領袖,保羅和布克找不到投籃準星屬于狀態正常起伏,而非自大膨脹導致。神投手搖身變浪投手,這樣的場景在勇士已經上演過了。
被前NBA全明星球員安東尼·沃克稱贊為“勇士當下最強球員”的喬丹·普爾,確實正處于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如果不是罰球沒有保持常規賽的超高命中率,這位22歲的后衛首次打季后賽,就在場均得分20+的同時,保持著180俱樂部水準。即便是成名已久的水花兄弟,投籃命中率都比普爾差了一截。首輪對掘金第一場,作為季后賽菜鳥的普爾就顯示出了強大的自信:上半場6次出手全部命中,獨得17分。不過,自信和自大僅有一步之遙,下半場打了42秒,普爾用雜耍式的高難度拜佛動作銜接距籃筐27英尺的后撤步超遠三分,結束了自己的季后賽100%命中率之旅。
你的確無法指責普爾打得太過隨意,畢竟他的季后賽首個進球,就是一記距籃筐足足30英尺的超遠三分。何況在第二節,他還命中了一記距籃筐27英尺的三分。但如果賽后回看普爾的進球集錦,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個年輕人自信心爆棚后,是如何逐漸提升自己的出手難度的。從“平平無奇”的中投和突破上籃,到三分線外造犯規博罰球,再到打成二加一……這種“趁熱打鐵”的現象,在NBA賽場已是屢見不鮮,年輕一代的球員們愈發自信:“天知道我的手感會有多好?”
限制關鍵先生靠多種策略
有數據專家統計了過去5年NBA常規賽的投籃數據,計算出每一次投籃的預期命中率,以及連續命中(至少3球)和連續投失(至少3球)的相關數值。如何確定一次投籃出手的難度高低,自然有很多需要衡量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指數莫過于出手點和籃筐的距離——數值越大,難度自然越大。而且球員連投連中后,肯定會敢于投高難度球,比如在那些距三分線還有一兩米的位置。統計后發現,球員在連續命中后的再下一次出手的位置,比連續投失后的再下一次出手的位置,足足要遠出2英尺!就像東部半決賽76人對熱火第三場,單場命中7記三分球的老將丹尼·格林(平個人季后賽生涯紀錄,僅比隊史紀錄少進1球),命中的第5記遠投便是一記距籃筐足有8米的超遠三分。而他在本場的最后一次出手,距籃筐更有8.2米,不過投丟了。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當然是球員出手時,防守者對他施加的干擾是大還是小。身處超級大空位,顯然比迎著萊昂納德巨掌出手簡單得多。不過,即便是最純粹的定點投手,當他連投連中后,下一次也敢于在防守人并沒有完全失位的情況下出手。比較連續命中后在干擾下強行投籃的概率,比連續投失后在干擾下強行投籃的概率要高出4%。
反過來說,在干擾下投籃的概率變化,也反映了防守方的投入程度。面對一個手感熱得發燙的球員,對手自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希望蓋掉、至少影響到他的下一次出手。而面對投籃屢屢打鐵甚至不著邊際的球員,對手有時候可能巴不得他多投幾次。甚至,當對方幾次進攻頻頻得手后,球隊的防守策略也會發生明顯變化,教練可能會讓另外一名球員來換防,或者要求球員協防包夾,要么干脆叫個暫停好好布置下戰術。
所以,37歲的老將保羅能夠在比賽第四節持球單打,在中遠距離投進一個又一個球,實屬不易。眾所周知,持球單打后用投籃終結,可能是難度最大的進攻方式,他需要進攻方擊敗一名甚至多名防守球員才能創造出投籃空間,或者只能面對防守者強行出手。如果不是能力超強、心臟超大,普通的NBA球員只會在連投連中后才會嘗試持球單打;尤其在幾次出手都不中后,他們往往會選擇將球分給隊友,自己找個最擅長的投籃點等待傳球,用接球定點投籃找找手感。
新星崛起防守檢驗成色
更遠的距離,更復雜的動作,更嚴密的防守,都不能阻止一顆想進球的大心臟。所以,NBA從來不缺少“曼巴精神”接班人。過去5年,連投連中后愈發大膽出手,結果導致預期命中率大幅降低的球員,既有勒布朗(跌幅排名第8,下同)、羅斯(第2)這樣的“老資格”,也有字母哥(第10)、萊昂納德(第11)這樣正值巔峰的當紅巨星,還有東契奇(第6)、安東尼·愛德華茲(第3)、塔圖姆(第14)、普爾(第16)這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星。至于奧斯汀·里弗斯(第7)和庫茲馬(第17),也算是名聲在外的、能力有限但敢于承擔責任的球員。當然,約什·杰克遜(第5)、P.J.華盛頓(第15)也位列其中,多少有點兒不自量力了。
顯然,并不是所有球員都可以想怎么投就怎么投。像老鷹中鋒卡佩拉這樣只在籃筐附近有命中率保證的功能型球員,在這方面的數據變化就微乎其微。至少,也要像波蒂斯(第1)、拉夫(第13)、布魯克·洛佩斯(第20)有一定外線投籃能力才可以。
發現了嗎?雄鹿已經有3名球員出現在這份榜單的前20位了,這表明其主帥布登霍爾澤雖然治軍嚴格,但對這種打法的容忍程度比較高。而本賽季都有不錯表現的普爾和維金斯(第12),則表明勇士主帥科爾在見慣了水花兄弟、海嘯兄弟的比賽方式后,并不介意本隊球員浪一把。
另外,由于一些意外因素,主教練們也不得不改變原本的執教習慣,給予隊內某些球員更大的自由。比如76人主帥里弗斯本不喜歡用年輕球員,但西蒙斯罷賽、哈登不在最佳狀態、恩比德傷停等幾個意外,讓他不得不從賽季伊始就重用二年級球員馬克西。季后賽9場打下來,馬克西場均出手15.6次,僅比恩比德少0.4次,比哈里斯和哈登兩位老大哥分別多了1.7次和2.5次。當然馬克西足夠爭氣,打出了堪比普爾的高效表現:投籃命中率51.4%,三分命中率41.5%,罰球命中率92.3%——穩穩進入180俱樂部。在西部,另一位二年級球員戴斯蒙迪·貝恩,第一次打季后賽也發揮神勇:場均19.4分,以45.3%的命中率投進3.6記三分球,投籃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也有46.9%和87.0%。和他們比起來,25歲的獨行俠后衛布朗森在首輪對爵士連續兩場得分41+31,投籃命中率60%+54.5%,似乎有些不值一提了。
在數據專家托德·懷特海德看來:球員的信心是珍貴且脆弱的,有時候糟糕的投籃選擇,只是信心增加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在不破壞球隊氛圍,不影響球隊獲得最終勝利的前提下,鼓勵球員,尤其是一名年輕球員大膽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