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報道
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11年來,楊璞一直固定地扎根國安青訓。如今,眼見當初選中的第一批球員大面積進入國安一隊,他很欣慰。但聊起十多年來投身青訓的心得,他又有很多話要說。
體壇:退役后,你在過去11年一直扎根國安青訓,如何看待這個角色?
楊璞:(笑)首先我覺得天天和年輕人在一塊,肯定自己越活越年輕。但實際上,中國足球這么多年沒有進步,反而退步,需要有人做好青訓。青訓是基礎,應該要有人去做。我從國安退役之后,就是一直在做這件事情。如果有更多人像我這樣,到基層了解中國足球問題在哪,對于未來中國足球的發展可能會更好。
體壇:當初退役時,決定投身青訓的初衷是什么?
楊璞:其實我當時退下來干這事,目標特別簡單,就是想要培養一批孩子,未來可以代表國安站在工體。現在這個想法可能快實現了,也會有一些(感悟),覺得也是對于自己的一種認可。未來不管待在哪個崗位,只要在俱樂部,我都不會離開足球,其實現在做青訓的話,也會和技術、競訓、一線隊聯系在一起。青訓是最基礎的東西,從中國足球角度來講,也許一些人對于青訓沒有特別真正的認識,那再往高深地方去談,其實沒有太多意義。
體壇:2011年前往南方選球員時,你會想到一干青訓就是11年嗎?
楊璞:當時沒有想那么多,但記得在2010年底冬天,我到梧州看冬訓時,給我最深的感受,我才知道中國足球為什么上不去。當時我就想著要做青訓,至少得要5年以上吧。對于中國足球,我可能沒有能力改變什么,但是,至少我有能力改變國安俱樂部(青訓),改變我所在領域的青訓。我就覺得至少得要5年,做青訓可不是一兩年的事情。
體壇:那你現在覺得5年夠不夠?畢竟這批隊員經歷10年才剛進入一線隊。
楊璞:我倒沒有那么悲觀。一批孩子10歲開始學球,11、12歲開始組隊,若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大概也就四五年時間(可見分曉)。例如國安的08和09年齡段,現在已經組隊一兩年,我們從剛組隊時,就讓他們接受先進的理念,安排優秀的教練指導,等到這批孩子15、16歲,應該就可以見到端倪。
體壇:聽你的意思,中國足球后面的青訓更加樂觀?
楊璞:是的,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尤其是06、07、08這幾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確實都有不少優秀苗子,確實是有進步。
體壇:回到第一批01/02年齡段球員,現在17名球員一起進入一隊,你是否很欣慰?
楊璞:有國安的堅持,也有這些孩子不懈的努力,我覺得這是相互的,是雙方促成的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達到這個愿望。
體壇:經歷十一載,此時此刻繼續投身青訓,你思考最多的是什么?
楊璞:最重要的還是挑選更好的教練。我做青訓11年,就感覺到:中國并不缺少優秀球員,缺少的是優秀教練。如果真的跑到全國各地挑選球員,我想表達的是,哪里都有好苗子。但如何把這些人捏起來,讓他們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下快速成長?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當然因為正值疫情年代,比賽機會少了一點。但從大環境來講,目前的中國足壇不像原來那么浮躁,大家更加回歸于足球本身,足球應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而不是為了錢踢球,不是單純地為了改變生活踢球?,F在,很多人都感受到足球最純粹的東西,它正在成為大家的一種喜好。對于年輕球員而言,現在也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