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農心杯“超時負”事件再次發生,中韓雙方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此事,最終達成重賽決定,但正如一位韓國棋迷所說,“兩年來反復失誤,(韓國)成為IT強國的說法令人尷尬,至少改變程序、升級,不是應該做點什么嗎?”
疫情之下,網上對弈已成常態,國內比賽出現掉線、滑標、超時負等技術性問題處理起來尚為簡單,但在世界性比賽中就很難,因為牽涉到的利害關系太多,絕非簡單的判決勝負乃至重賽那么簡單。以本屆農心杯以及2020年農心杯兩次超時負事件的判決結果為例,中韓雙方都有不滿之處,網上棋迷更是炸鍋。既然是個雙敗的結局,那么這種技術性的問題就該在技術框架內解決,而不是通過仲裁決定。更何況,就連仲裁做出的結論雙方也都難以接受,那仲裁等于名存實亡。
本來也是,中韓之間進行的比賽,中韓裁判參與仲裁,首先就不符合利益關聯回避原則。而國際圍棋聯盟又是一個松散的圍棋組織,并不具備做出仲裁的能力與權威,因國際圍棋比賽參賽主體幾乎都是中日韓棋手,無論怎樣的裁決,都難免會留下讓各方生出罅隙的伏筆。但世界比賽最大的權威在于其公開、公平、公正性,絕不是請客吃飯,禮尚往來。
因此,解決此問題的核心在于對弈軟件的技術升級,別無他途。戰鷹二段等職業棋手在網上發帖,現在中韓兩國主辦賽事使用的對弈軟件在讀秒時間限制上略有差別,中國開發的對弈軟件讀到9時落子沒有任何問題,一直過10才會報出超時負,而韓國對弈軟件過了9落子的話大概率是要被系統自動判負的,兩者之間相差不到1秒,但諸多爭端均由此而來。習慣了中國對弈軟件(比如騰訊野狐網)的職業棋手進入韓國對弈軟件系統后,即會屢屢出現超時負事件。
既如此,韓國對弈軟件將此略作修改,只有讀到10時落子才超時負,這本來也是軟件應達到的標準。唯有如此,職業棋手們才會在各個對弈軟件系統里適應自如,最大程度地減少在讀秒讀至9之后落子導致超時負的糾紛。
有棋迷提出建議,既然世界大賽放在網上進行難以避免,那就在技術上注入防范超時負、滑標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具體做法是:為防止局面已非的刻意超時負,然后要求重賽的極端情況發生,允許棋手每盤棋最多有兩次超時負的機會,如此一來,倘若是電腦或者鼠標等技術故障,兩次超時負足以妥善處理。之后第三次超時負就直接判負,無需多言。
大賽中的滑標事件亦會引發爭議,即便是獲勝一方,內心也會有勝之不武的疙瘩,類似2020年三星杯決賽首局、2021年圍甲聯賽首輪比賽申真谞和金志錫滑標事故發生后,因無章可循,處理結果迥然相異,為此,只需在落子時設定一個“確認”環節,如此即可杜絕滑標,只是讓網上直播看不到此環節。這樣即便是滑標,亦無任何理由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