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王瀟攝
圖為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答記者問。王瀟攝
2月8日上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發布會——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場,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體育局、朝陽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負責人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紐約時報記者提問,在2015年北京獲得冬奧會舉辦權,當時預計舉辦冬奧會將會對北京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正面影響。在去年秋季宣布冬奧會將不會有外國觀眾進行現場觀賽,上個月又宣布也不會有國內的觀眾去現場觀賽,這些對于冬奧會帶來的經濟效益造成怎樣的影響?以及對于相關的餐飲、住宿等行業造成怎樣的影響?
對此,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去年以來,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持續恢復,全市經濟總量躍上4萬億元新臺階。成功舉辦冬奧會對北京經濟增長形成正向效應,是新的增長點。北京冬奧會對冰雪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水平提升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籌辦過程中,冰雪旅游、體育賽事、教育培訓等多領域協同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財政收入與改善民生相融合,促進交通、水利、市政、綠化美化、環境治理等方面發展;與城市環境提升相融合,促進城市運行水平提高;與推廣冰雪運動相融合,促進市民體質提升和冬季運動發展。
徐和建談到,冬奧會對北京冰雪產業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一是群眾冰雪運動迅速普及,從“冷項目”變成“熱運動”,預計2022年北京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將達到1000萬,特別是青少年冰雪運動取得長足進步,如北京現在注冊的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已超過5000人,為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提速,建設大批國際水準的冰雪場地設施,為打造國際冰雪消費目的地提供場館保障;三是后奧運時代冰雪產業發展未來可期,北京將發揮雙奧之城的優勢,舉辦更多的國際冰雪賽事、群眾冰雪賽事和青少年冰雪賽事,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四是冰雪科技長足進步,科技助力冬奧備戰,產生一大批冰雪科技成果,為后續冰雪裝備研制、冰雪運動訓練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
“冬奧會對促進北京城市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最直接的就是為主辦城市留下豐富的冬奧遺產。”徐和建說,新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光影流轉,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視群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蜿蜒靈動等等,這些場館將現代奧林匹克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結合,已成為主辦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北京城市無障礙環境的規范性、適用性和系統性水平也都顯著提升。
徐和建稱,冬奧會帶動區域深刻轉型發展。比如,首鋼地區抓住冬奧籌辦契機,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地標,創造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復興的典范;延慶地區利用冬奧效應,促進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涵養區建設新樣板;此外還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牽引作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京禮高速、京張高鐵相繼建成通車,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進入“一小時生活圈”。
他表示,相信隨著北京冬奧、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更多籌辦成果將為廣大民眾與主辦城市發展帶來更多長期收益。冬奧經濟效應還將持續釋放,“雙奧之城”將進一步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和城市競爭力,不僅有助于引進更多國際高水平冰雪賽事,更有利于吸引國外優質資本和優秀人才來京投資興業,為北京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