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山東泰山奪得中超冠軍,為被金元時代“打斷”的魯能王朝交出了遲來11年的答卷。而冠軍的背后,依然是不變的配方:青訓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據統計,泰山本賽季奪冠出場的球員當中,一半是泰山自身的青訓體系球員;本土球員打進的全部進球當中,泰山自身青訓體系球員同樣超過八成。金元大潮來了又去,山東隊卻依舊保持不變,這也讓前山東門將楊程感嘆:這才是足球本來的樣子。而平心而論,泰山隊的五冠隊史當中也從來不缺少青訓的助力。
青訓成為定海神針
雖然陣容當中有王大雷、吉翔、徐新和金敬道這樣來自其他青訓系統的球隊,但泰山本賽季同樣需要感謝本隊青訓出身的球員們。賽季至今一共進行了19輪,山東隊一共有23名球員出場,其中本土球員達到17人,而本隊青訓球員就占到了11人;在出場時間最長的11人當中,泰山隊占到了4人(鄭錚、郭田雨、吳興涵和劉彬彬)。11位出場的青訓球員當中,雖然相當一部分并未經歷過11年前魯能的奪冠,但幾乎都是在球迷們批評和支持的“又愛又恨”的態度中成長起來的。
翻看青訓11人的名單,年齡段從87年齡段開始到99年齡段。年齡最大的是87年出生的老將張弛,他今年已經34歲高齡;年齡最小的則是郭田雨,今年剛剛22歲。除了91年齡段青訓本賽季無人在隊因此沒有出場外,87(張弛)、89(鄭錚)、93(吳興涵等)、95(劉洋)、97(段劉愚)、99(郭田雨等)都有出場球員,展現出泰山青訓人才濟濟的特色。
在進球方面,青訓球員也貢獻不少。19輪聯賽下來,泰山隊一共打進43球,本土球員21球,泰山青訓體系打進18球,占到本土進球的85.7%,總進球比例也占到了41.9%。在隊內青訓“射手榜”當中,郭田雨以10個進球遙遙領先,隨后是進3球的吳興涵、進2球的段劉愚、進1球的鄭錚/劉洋/齊天羽,總體上看小將郭田雨的爆發是青訓的最新收獲。
韓鵬之后,魯能青訓曾經有過高迪、陳灝、成源等等青年隊進球如麻的強力中鋒,但都沒能在本隊成功,郭田雨終于打破了這個怪圈,成為了球隊的定海神針。99年前鋒異軍突起,93年齡段成為中堅,89年鄭錚老而彌堅,泰山隊的青訓處在最好的狀態。
回歸隊史“本來樣子”
在山東隊歷史上的五個冠軍當中,青訓球員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這也難怪魯能出身、隨隊拿過三個中超冠軍的門將楊程,會在泰山隊奪冠后發博稱這就是“足球本來的樣子”;在99、06、08、10四個冠軍當中,當時還叫魯能的青訓系統輸出了大量優秀球員,不僅最終為國家隊保證了半壁江山,還成為魯能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1999年,桑特拉齊帶領魯能幸運奪冠,在隊中絕大多數球員都是來自山東青年隊,只有少數如高堯等球員是從其他青訓系統挖來,鄧樂軍和宋黎輝來自其他俱樂部。當年,奪得甲A冠軍的山東隊不僅是由本土球員撐起一片天,甚至全部都是山東子弟兵——98年加盟的鄧樂軍是山東隊專業時代和職業化之后第一位非山東籍球員。
2006年,在被冠上“中國皇馬”這個有些諷刺的外號后,魯能以絕對統治力奪得了恒大之前中國頂級聯賽最輕松的冠軍。在那年的陣容中,雖然李雷雷、鄭智、李金羽、王亮等非青訓球員是最閃亮的一群人,但劉金東、舒暢、韓鵬乃至崔鵬、王永珀、周海濱絕對是無法替換的核心成員。在30人大名單中,除去3名外援,只有7人不來自于魯能青訓,20名魯能青訓成為這個冠軍的最好注腳。
2008年,魯能失去了核心鄭智,球隊的國奧隊球員也在長期集訓備戰北京奧運會,這讓球隊在征戰中超時愈發捉襟見肘。然而,這也是魯能青訓球員完全挑起大梁的一年,劉金東、劉釗、張弛成長為球隊核心中堅,舒暢貢獻了生涯最穩一年,呂征突然爆發成為球隊右路“核心”,幾名球員幫助魯能頂過了最難的夏天,等到了國奧隊球員回歸球隊并驚險末輪奪冠。這一年,魯能全隊無人進球上雙,但54球當中有33球都是來自本隊青訓球員,堪稱中超歷史上前所未有。
2010年,在伊萬科維奇的帶領下,魯能再次拿到冠軍。這次陣容當中,青訓球員的數量進一步下降到李雷雷、鄧卓翔、王亮、李金羽四人,其他本土球員完全來自魯能青訓。同樣是這一年,魯能建立起了完美的年齡結構,中軸線平均年齡僅有24.4歲,85年齡段和87年齡段成為中堅。如果沒有恒大開啟的金元之風,或許我們將面臨魯能統治中超的局面。但如今金元退去,對于泰山球迷,一切似乎確實回到了“本來的樣子”。文/洪流
山東泰山本賽季青訓球員出場名單
87年齡段:張弛
89年齡段:鄭錚
93年齡段:王彤、吳興涵、劉彬彬、齊天羽、韓镕澤
95年齡段:劉洋
97年齡段:段劉愚
99年齡段:郭田雨、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