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褚鵬
5年前的里約奧運會男子50公里競走比賽中,中國選手于偉以3小時43分00排在第五,另外兩位中國選手王振東排在第11、韓玉成排在第47,斯洛伐克、澳大利亞、日本選手分獲前三。那一刻,陜西寶雞籍競走選手王欽暗下決心,自己也要沖到奧運會賽場,戰(zhàn)勝世界高手。
來到東京奧運會的賽場,男子50公里競走在當?shù)貢r間凌晨5點半開賽。雖然這對于常人來說,還是夢鄉(xiāng)的時刻,但是對于王欽這些競走選手而言,卻早已習慣。最終,王欽以3小時59分35秒的成績,以第21名的成績,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奧運之旅。
老鄉(xiāng)相認,與恩師結緣
2019年的多哈世錦賽,王欽第一次站上世界頂級田徑大賽的舞臺。中國隊派出王欽、牛文斌、羅亞東參賽。王欽作為世錦賽選拔賽50公里的前三名,當時的成績達到3小時38分02秒。
但多哈氣溫高,濕度大,比賽甚至變得十分危險。組委會不得不把比賽安排在多哈當?shù)貢r間半夜進行。面對主要對手鈴木雄介,中國三將抱團前行,此后中國選手逐漸提速,走到20公里時王欽曾以1小時30分37秒升至第三。可惜沒等到35公里的鬼門關,中國選手王欽,已因體力不支,在中途退賽。
好在,王欽作為50公里競走選手,耐力,耐心和毅力從來不是問題。他相信,自己練習中長項目這么久,付出這么多汗水,堅持一定會有收獲。
1994年出生的王欽,是地道的陜西孩子。從小,王欽就在田徑耐力項目上展示出了天賦。12歲那年,寶雞市渭濱區(qū)經二路小學的邱老師,推薦王欽前往寶雞市體育運動學校,隨教練員王列東訓練中長跑。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王欽還很小,師傅王列東也不大。王教練和王欽都是寶雞老鄉(xiāng),90年代開始擔任體育老師,2003年進入寶雞市體校成為中長跑和競走教練員。3年后,師徒在體校相遇。
王欽剛入體校時,主項練習中長跑。王教練安排小隊員清晨起來訓練,自己也會在四點多爬起來。王欽訓練,教練跟在后面糾正技術動作。訓練課結束,教練開始操持運動員的吃喝,營養(yǎng)配餐,乃至放松按摩,治療傷病。
回首那些日子,王欽和王教練一致認為,成功的關鍵,就是年輕,能吃苦“咱們的優(yōu)勢就是年輕,教練員年輕、教練團隊年輕、運動員年輕,西北地區(qū)的人能吃苦,剛符合競走這個項目的一些核心的特質。”王教練總結認為,“正經的訓練一年就二百四五十天,你像我們的運動員全年,50公里項目訓練量得在7000公里以上,甚至到8000多公里,20公里的女子運動員、男子運動員普遍都得上6000公里,非常艱苦,現(xiàn)在能出成績的,都是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
維護中國競走的驕傲,走的更遠
在訓練了四年中長跑后,有了一定速度和耐力基礎的王欽,在2010年跟隨教練改練競走,從此走上成績躥升的道路。在多次獲得全國競走基地比賽冠軍后,王欽2015年5月入選國家競走隊,師從培養(yǎng)出劉虹、王麗萍的著名競走教練張阜新。王欽訓練踏實、聰明;技術放松,舒展流暢;吃苦耐勞;自制力強;訓練非常系統(tǒng),傷病少。這些都成為王欽成績提高快的因素。
2016年3月安徽黃山舉行的奧運選拔賽上,王欽在五十公里競走比賽中以3:50:16的成績超國際級運動健將標準近五分鐘,成為男子五十公里競走的后起之秀。有些遺憾的是,在王欽開始練習競走時,中國競走在10公里,20公里開始獲得統(tǒng)治地位。但從2014年開始,日本在男子50公里競走方面超越了中國。
2014年亞運會,谷井孝行獲得亞運會男子50公里冠軍;2015年世錦賽谷井孝行拿到日本世錦賽歷史上第一塊獎牌;2017年荒井広宙和小林快包攬世錦賽亞軍和季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勝木隼人后發(fā)制人,擊敗了第一次出戰(zhàn)洲際大賽的王欽,強勢奪冠。這是王欽第一次與世界大賽金牌失之交臂,也讓他將日本男子50公里選手當做趕超對象。
自從倫敦奧運會銀牌得主司天峰退役之后,中國競走在50公里項目上,出現(xiàn)了頂尖選手斷檔的局面,王欽雖然是這一代競走運動員的頂尖代表,還缺乏大賽經驗。好在中國競走的底蘊夠厚,目前50公里競走的亞洲紀錄,仍是由中國選手虞朝鴻創(chuàng)于2005年的3小時36分06秒。這次東京奧運會,是王欽第一次沖進世界頂級大賽。站在無數(shù)中國競走巨人的肩膀上,王欽有理由為了維護中國競走的驕傲,走的更遠。
最終,三名中國選手中,邊通達排名第7,王欽位列第21位,羅亞東則排名第28位。雖然成績有些遺憾,但對于三位首次站在奧運舞臺的選手而言,在日本炎熱的天氣下,完成了50公里的挑戰(zhàn),已是一種肯定。
不過,在巴黎奧運會,男子50公里競走項目已經被取消,而王欽等人的未來又會怎樣,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