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東京奧運賽場,中國男子三大球蹤影不見,女排和女足早早退場,唯一的閃光點由女籃姑娘們創造,而這并非偶然。
盡管在四分之一決賽里70比77不敵塞爾維亞,止步奧運八強,但中國女籃令所有人眼前一亮。小組賽期間我們三戰全勝,其中就包括力克同樣挺進八強的澳大利亞和比利時。先后擊敗這種世界級球隊后,中國女籃不再是黑馬姿態,她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殺回奧運八強,打出自己的水平,擁有和世界多強抗衡的底氣。
要知道就在5年前的里約,這是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幕。
彼時的中國女籃處在最低谷。2015年亞錦賽,中國女籃小組賽不敵日本,決賽更以35分慘敗給對手,在家門口的武漢被徹底擊潰。一年后的里約奧運會,女籃主帥湯姆·馬赫甚至要召回已經退役兩年為人母的老將中鋒陳楠,然后才能在奧運賽場收獲1勝,以決賽圈歷史最差的戰績第10名離場。
在人們感慨中國女籃榮光不再的同時,一直扮演國家隊助教的許利民悲不自勝。中國女籃該怎么辦?
不破不立,女籃的重塑勢在必行,而當我們在東京賽場看到這支全新的中國女籃時,必須承認她們用5年時間完成的轉身是成功的。回望這一路,復興的過程并不復雜,“籃球不是火箭科學”,打造一支擁有競爭力的隊伍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困難。
第一步,換帥,找到合適的領導者。兵敗里約之后,中國女籃終于決定尋找土帥帶領球隊,許利民帶著厚達12頁紙的競聘材料走到臺前。他所擁有的不僅是一腔熱血,還有帶領北京女籃三奪WCBA總冠軍的聯賽經驗,以及多年跟隨國家隊南征北戰的國字號履歷。論內,他清楚中國女籃球員的特點和實力,論外,他知道世界女籃的發展和形勢。
從2018年女籃世界杯,到2019年女籃亞洲杯和今年的奧運落選賽、正賽,人們目睹了許指導給球隊帶來的變化。他先在心理層面幫助隊伍克服心魔,2017年帶著姑娘們沙漠20公里徒步磨煉意志,比賽領先時大喊不能放松,落后遇到困難又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就相信你們能行,投不進算我的!”然后是基本功的打磨和鍛煉,中國女籃在東京賽場三分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都位列第三,比利時主帥更盛贊我們對抗能力強,這體現出了球隊背后的訓練有素和無數汗水。
第二步,陣容換血,標簽鮮明。許利民上任之后的第一個大賽是2017年女籃亞洲杯,當時中國女籃又一次在半決賽被日本逆轉。除了知道姑娘們心魔未除,許利民還意識到換血是必須的。“有勁使不出來,無法實現想要突破的目標。”他當時說道。
來到2018年,女籃擴大了集訓名單選拔范圍,大換血到來。00后的小后衛李緣和99年的中鋒韓旭進入國家隊,要知道彼時兩人甚至連WCBA賽場還沒有登陸過,最后的12人名單相較前一年亞洲杯換了一半的名字。
許利民太清楚WCBA的情況了,由于聯賽整體競爭力有限,不少成名球員反而實力受到禁錮。要想真正和國際強隊競爭,他需要一批更具天賦、也更敢和對手抗衡的球員。“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本該是從各省抽調人才直接用,但現在我們要從球員的基本功抓起。”許利民說。
最終他打造出了一支特別的年輕生力軍。不少球員是先在國家隊得到歷練,然后才回到聯賽在各自球隊閃耀,她們在更高級別的土壤生根發芽,凝聚在了一起。所以這支球隊讓人感受不到個體的概念,她們多人輪換、人人爭先,形成了特有的群狼風格。
第三步,放寬眼界,相信過程。許利民和這支中國女籃的成長絕非一帆風順。2017年亞洲杯輸給日本后,許利民遭受過質疑,包括在2019年亞洲杯決賽再負日本后,同樣有懷疑的聲音出現。但他從未動搖自己的信心,摒除外界干擾,同時也得到了籃協的絕對信任。
人們看到了女籃身上進步的影子,看到了她們在2018年世界杯復仇日本殺進八強的姿態,所以愿意相信中間的挫折都是成長的代價,這份耐心讓球隊得以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
與此同時,中國女籃不斷放寬眼界。她們在疫情前抓住一切機會出去拉練,和歐洲強隊過招、認識差距。疫情后也通過和男隊熱身居安思危,更上層樓。而遇到有球員獲得WNBA球隊邀請的時候,國家隊和俱樂部都積極幫助她們去最高舞臺歷練,邵婷和韓旭都在開闊眼界后有了肉眼可見的提升。
并不復雜的三步讓中國女籃在5年內走出了低谷,這支平均年齡25歲的隊伍在一超多強的女籃世界格局里站穩強隊行列,而她們的經驗可以給人們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