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隨著美國男籃119比84狂勝捷克,他們提前晉級到了奧運八強之中,而且還鎖定了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名,在八進四抽簽環節進入了上半區。
但即便如此,美國男籃依然不穩。
根據規則,小組賽晉級的8支球隊將被分在上下半區,然后通過抽簽決定對手。三個小組第一和一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進入上半區,剩余的兩個小組第二和兩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進入下半區。眼下,上下半區的形勢已經比較明朗了。
上半區:法國、澳大利亞、美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勝者)
下半區:意大利、斯/西(負者)、德國、日本/阿根廷(勝者)
但在抽簽的時候還有兩個條件需要滿足:1.同小組對手不能被抽在一起;2.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不能抽到小組第三。而基于這兩條,美國男籃8進4的對手50%是意大利,50%是今晚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亞的負者——這兩隊都展現出了爭奪獎牌甚至沖擊金牌的實力。
所以即便美國男籃沖進上半區,他們淘汰賽首戰的對手也還是會不好對付。尤其是如果碰上西班牙或斯洛文尼亞,憑美國男籃這一路走來的表現,輸球的概率并不低。
擊敗捷克一役,從結果看美國贏了35分,但比賽過程并不是從始至終一邊倒。美國第一節僅得18分,落后于對手,半場打完也才反超領先4分,他們在一些比賽時間里依然暴露了巨大的弱點——內線高度不足,無限換防會被對手抓到錯位。
首戰輸給法國就是如此。杜蘭特迅速累積犯規數,出場時間被打散,無法進入比賽節奏,主要原因就是他經常要對位到法國高大的中鋒。昨天和捷克一戰,美國男籃的“受害者”變成了德文·布克,他登場9分51秒就已經吃到5犯被罰下。只要美國隊還繼續這種無限換防策略,只要對手有高大的內線,他們就始終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兩場大勝讓不少人對美國的前景又樂觀起來,但伊朗和捷克畢竟天賦有限,這兩場也可能是讓美國掉以輕心的開始。捷克主帥金茨堡昨日賽后采訪就說道:“他們的防守會大量利用換防,所以我們會尋找機會把球送到內線。我不會說這是他們的弱點(但他早些時候確實稱美國的內線是弱點),但這是一個你可以擊敗他們的策略。”
捷克核心薩托蘭斯基賽后也提到了這一點:“NBA現在流行打小球,但歐洲球隊往往有那種大個子,傳統內線。當美國換防的時候,法國就在低位找到了優勢,如果你在面對美國時打得足夠聰明,那就把球送到大打小的內線手里,我覺得你可以獲得機會。”
回想美國男籃來到東京之前,他們輸給澳大利亞時就被對手反復沖擊籃筐。只不過當時澳大利亞更多的是直接利用反跑獲得機會,這說明美國男籃的單兵防守能力和專注度也是不足的,而他們內線又沒有戈貝爾這種遮天蔽日的掃蕩者,杜蘭特成了最好的護框手。
針對這個弱點,對手能做的文章有很多。除了直接利用大個子錯位進攻,他們還可以通過低位背打吸引包夾然后分球,或者直接用簡單粗暴的突破分球,捷克的37歲老將席爾布就在昨天獲得了不少三分機會,他首節就獨得11分。
“我們給了對手太多接球投籃機會。”美國男籃主帥波波維奇說,“球隊要更好地防到位,下半場做到之后我們才建立了優勢。”
試想如果美國男籃碰上擁有頂級指揮官的斯洛文尼亞或西班牙,他們的防守軟肋將被一次又一次針對,畢竟朱·霍勒迪只有一個。屆時就不能指望杜蘭特、利拉德、塔圖姆進幾個三分便可以解決問題了。
無論怎樣,美國男籃都要重點觀察今晚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亞一戰,他們不能祈禱運氣站在自己一方,只能做好面對一切挑戰的準備。如果說從熱身賽到擊敗捷克這一路美國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不論跌了多少跟頭,他們似乎總是無法繃緊那根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