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如果說輸給法國遭遇奧運開門黑還不能讓美國男籃意識到他們該干什么的話,看過今日斯洛文尼亞和阿根廷一戰,他們應該有思路了。
東契奇在個人奧運首秀中創造了歷史,他登場31分鐘爆砍48分11籃板5助攻,幾乎憑一己之力打爆了2019年的世界杯亞軍阿根廷。斯洛文尼亞是一支奧運新軍,他們陣中也有不錯的角色球員,但毫無疑問隊伍完全基于東契奇運轉。只要這位核心在場上,80%的進攻都由他發動,而東契奇無非就是把自己的帶隊能力從NBA賽場挪到了FIBA賽場而已。
綜合個人能力和對國際賽場的熟悉度,東契奇超越了美國男籃所有球員,但美國隊仍有著所有球隊里最突出的個人天賦。杜蘭特、利拉德都是NBA頂級的得分手,布克、拉文、米德爾頓等人也都是全明星級別的火力點,即便沒有一超,他們也絕對是多強并存。但在美國不敵法國一戰中,他們全隊只拿了76分,這絕非僅僅因為法國防守好而已。
“從個體層面看,美國男籃的實力非常強,但把他們合在一起視為一支球隊的話,就不是天下無敵了。”法國得分手富尼耶昨日賽后說。
把這句話翻譯得更簡單一些就是:當一堆球星聚在一起時,美國隊反而不會打球了。
1+1<2,這就是群星匯聚的美國男籃給人的直觀感受。他們確實是臨時湊成的隊伍,而且集訓時間非常有限,是國際賽場上非常特殊的球隊,但這些仍不是輸球的借口,至少他們不該像昨日首秀中那般慘淡。
比賽的最后3分40秒,關鍵先生云集的美國隊僅僅得到2分,被法國一波16比2帶走勝利。杜蘭特、霍勒迪、布克輪番打鐵,利拉德荒唐失誤,機會就在大家你試一個、我試一個的時候溜走了。
“我的天呢,最瘋狂的是杜蘭特也有能力打出和東契奇一樣的表現,但波波維奇卻讓他們打團隊籃球。真相赤裸裸!”帕金斯轉發東契奇爆砍48分的消息說,而他的觀點并非不可理喻。
杜蘭特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盡管他不具備東契奇那樣豐富的發動進攻能力,但沒人會懷疑他能在一場比賽中砍下40+的得分,順便抓下兩位數的籃板。而昨日一戰,KD僅僅得到10分,存在感很弱。一方面是因為他本身受到犯規困擾,出場時間受到限制(不過這當然也和美國男籃無限換防的策略有關,KD經常要在籃下頂對面身高超過2.1米的戈貝爾和法爾),另一方面,美國男籃也沒有明確將其樹立為核心。
缺乏重點,這是美國男籃奧運首秀暴露的一大問題,這一幕和他們熱身賽輸給尼日利亞和澳大利亞時如出一轍。賽后,The Athletic記者沃爾登也提到了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波波維奇對于自己執教這支球隊的戰績感到驚恐,他痛恨輸球。球員們也很沮喪,在走回更衣室的路上他們抱怨著‘打馬刺那樣的進攻’之類的話。很顯然他們覺得球隊可以有更理想的策略。”
馬刺式的進攻曾是團隊、流暢、整體的代名詞,但在缺乏集訓時間的情況下,美國男籃打馬刺式進攻只會呈現出零散、猶豫的一面,仿佛拖沓的全明星籃球。
“美國男籃湊了一批全明星球員在一起,他們要扮演和在NBA球隊不同的角色。結果就是你能看到他們和法國打的完全是兩種籃球。人家那邊富尼耶是明確的進攻核心,他有22次出手,能找到自己的節奏,就像他在打NBA比賽時一樣。而美國的球員要在更短的觸球機會下出手,他們真正打出過一段節奏的只有第四節開始的霍勒迪。”前NBA球員,ESPN分析師蒂姆·萊格勒表示。“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法國隊看上去更像是一支正常的籃球隊,進攻分清主次,而美國隊打的還是你一個、我一個那樣的進攻。”
在絕對天賦可以完全碾壓對手的情況下,美國男籃只靠這樣的進攻或許夠用,但當他們內線防守存在缺陷,世界各國籃球水平都在明顯提升的情況下,美國的失敗更像是必然。
對波波維奇的球隊而言,好消息是他們僅僅輸掉了第一場小組賽而已,球隊現在調整還完全來得及。放棄平均主義、放棄所謂的團結和友愛,明確球隊的核心和攻擊順序,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畢竟如果再輸一場的話,他們就將被集體釘在恥辱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