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收聽本期播客:110、中國男子三大球為何總是輸?內卷竟是唯一出路?
本期主播:體壇熱搜研究所所長 大飛
本期話題:中國男子三大球為何總是輸?
隨著男籃在奧運落選賽不出意外地被淘汰,男子三大球全部無緣東京奧運會,中國男子三大球為何最近總是輸?
其實,中國男子三大球不止最近總是輸,他們歷史最佳成績也距離女子三大球相去甚遠,中國男子三大球為啥不行?
我們先看下男女三大球歷史上限對比:
男足:世界杯小組賽出局+奧運會小組賽出局
男籃:大賽(奧運會+世錦賽)八強
男排:北京奧運會第5
女子三大球:上限至少前3,女排經常奪冠!
其實三大球男女有別以及男子三大球為何這么差的原因也不難分析,無非是行業(yè)現狀和發(fā)展方法決定的。
職業(yè)化水平高+需要參與的隊員人數多=男子現狀
職業(yè)化水平高,有競爭力的隊伍多,想出成績自然難度大;與之相對,女子三大球職業(yè)化水平一般,競爭對手不多,只要我們練就比沒練得強,所以女子三大球歷史上限成績都不錯,我國幾乎男女運動項目同時起步,女子相對在世界范圍內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當然彼時我們女子項目的選材和舉國體制下的訓練水平也還不錯,不過近來隨著各國女子項目的發(fā)展,我們部分項目的領先優(yōu)勢和統治地位都在下降,比如這次女足是打奧運附加賽贏了韓國才去的東京。
如果都練,就看誰練得好。男子三大球的問題就是我們練得不好。發(fā)展方法上我們擅長舉國體制,在奧運單項非常管用,舉重、跳水、體操、游泳等等都出了成績,抓一個單一技能效果非常好,這個方法其他國家用也管用,上屆倫敦奧運會英國借助舉國體制國家投資也出成績。
但三大球(籃球5人、排球6人、足球11人),至少要培養(yǎng)3-4種不同類型的隊員(足球后衛(wèi)、中場、前鋒、門將+籃球:后衛(wèi)+鋒線+中鋒),這是舉國體制不擅長的,相當于一個項目要占用3-4個項目的培養(yǎng)資源,還不保證拿獎牌,投入產出比非常低。并且除了個體技能還需要團隊配合,這也是舉國體制的弱項。
另外,復制其他國家成功經驗投入產出周期長,我們的工業(yè)、互聯網等快速通過復制粘貼反超,微博、微信、抖音等爆發(fā)增長很快,但培養(yǎng)一個運動員5-10年不等,這同樣是我們的市場不太能接受的,所以我們更喜歡買外援和歸化,當天就見效,但不可持續(xù)。
留洋是相對的捷徑,但我們的留洋不務實,看不上第二級別聯賽,足球奔著五大聯賽,籃球奔著NBA。足球留洋其實歐洲次級別聯賽也管用,而男籃就從沒有去歐洲打球的…
男子三大球有辦法改進嗎?
短期基本沒辦法,因為出一批人至少5年。
長期呢?我們只能祈禱內卷能卷到體育。
可內卷卷到體育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似乎需要國民經濟翻幾番的發(fā)展才有可能,大家對賺錢沒有需求和欲望了,尋思著好像不會點大球運動孩子是不是輸到起跑線上了,才有可能有反彈的機會。
當然,也有人會列舉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國民經濟水平一般,但三大球實力不俗,但國情不同,發(fā)展方法也不同,我之所以覺得悲觀就是因為本質上我們不需要三大球或者男子三大球有多好的成績,很多事情都排在這個之前。
所以只能盲目指望內卷卷到三大球:什么是內卷?就是沒有創(chuàng)造價值,但提高了競爭成本,只有各方面因為各種原因對三大球的基礎投入成本上去了,才有崛起的可能性。
但短期不抱希望,因為什么鋼琴、繪畫等等還內卷不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