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德國記者 楊子江
歐洲超級聯賽的創始成員總計應該為15支球隊,目前12支球隊已經就位,巴黎圣日耳曼、拜仁慕尼黑與多特蒙德得到了一定時間的“緩刑”,不過這三支俱樂部未在第一時間加入歐超的原因各有不同。
德國《明鏡周刊》披露了一份內部框架協議,該協議長達167頁,簽署于4月17日。超級聯賽的董事會向巴黎圣日耳曼、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提供了“會員資格”,這三家俱樂部在這份框架協議中被稱為“擬議的其它創始成員”,他們應該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答復是否參加。巴黎被邀請后有14天的回復時間,而拜仁與多特須在30天內回復。
作為初始會員,巴黎、拜仁與多特一旦參與進來,會有資格分攤35億歐元的啟動資金,如果這三家俱樂部拒絕,歐超將尋求其它俱樂部加入。這份內部資料顯示,參加歐超的俱樂部,將會繼續參加國內聯賽和杯賽。
大巴黎拒絕加入涉及很多政治原因。巴黎圣日耳曼的所有者是卡塔爾體育投資公司,俱樂部主席赫萊菲與卡塔爾體育投資公司、歐足聯以及國際足聯有著太多的聯系,他們的BeIN Sports公司擁有歐冠的轉播權,同時卡塔爾還將在2022年舉辦世界杯。歐足聯與國際足聯都明確表示反對歐超,赫萊菲與歐足聯主席切費林又保持著極好的關系,無論從各種角度,大巴黎都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傳聞說,赫萊菲有可能填補阿涅利離任留下的空缺,他和切費林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可最新消息是巴黎主席拒絕了歐洲俱樂部協會主席一職,轉由魯梅尼格接手。
拜仁和多特則是受到了德甲“50+1”政策的束縛,都在第一時間拒絕加入歐超,來自德甲方面的壓力肯定是一方面,職業聯盟CEO塞費特明確表示:“超級聯賽將對國內聯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但這不是根本原因,英超都有6支球隊“叛變”了,拜仁和多特“叛變”德甲真不算什么新鮮事兒。
最重要的是,“50+1”規則使得德甲俱樂部的董事會成員和總裁不可能隨心所欲,大到球衣贊助商、球場改造,小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人員管理,都必須經過“程序”,該規則實質上就是為了防止私人投資者以英超的方式完全控制俱樂部。“50+1”政策的存在,使得歐超也不大可能獲得批準,就算拜仁管理層和多特高層對分紅眼饞的掉渣,也只能流著口水說“不要不要”。
背叛德甲很容易,但背叛球迷則可能招來嚴重的后果。德甲球迷比英超和西甲對俱樂部有更大的影響力,如果要參加歐超,來自球迷的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熟悉德甲的球迷都知道,因為“50+1”的原因,萊比錫RB和霍芬海姆簡直成了過街老鼠,德國球迷不可能接受這個純資本運作的超級聯賽,多特已經收到了球迷組織的來信,要求他們現在和以后都不會加入歐超。
在超級聯賽這個問題上,拜仁與多特是“共同進退”的,除他們以外,萊比錫RB、勒沃庫森和門興格拉德巴赫都已經發表聲明不會加入歐超,歐足聯對德國和法國俱樂部的拒絕明確表示感謝。德國網友甚至開玩笑說,沙爾克04將成為歐超的第13支球隊——但昔日的豪門沙爾克目前聯賽墊底,本賽季恐怕難逃降級的命運。周二,沙爾克將對陣比勒費爾德,比勒費爾德將身穿特別的球衣出場,以表達對歐超的態度,球衣上的德語是:“足球為球迷而生”。
德甲球隊運營多半健康,多特總裁瓦茨克在歐超事件曝光前不久還接受采訪時說:“盡管有疫情的影響,但多特蒙德目前依然沒有外債,這保證了我們無需在夏季出售球員。”拜仁的財務情況只會更好不會差,他們是少數能夠盈利的歐洲頂尖球隊。天空臺分析認為,德甲擁有歐洲經濟上最健康的球隊。可一旦加入歐超,就必須改變以往那種小本經營的方式,不得不參與到 “軍備競賽”中去,這與德甲俱樂部傳統的經營策略背道而馳。與其去冒很大風險追求未知數,不如保持現有的運作模式,這種思路完全能夠理解。
不要忽視一點,拜仁目前的CEO魯梅尼格和多特的體育總監佐爾克都是職業球員出身,他們隨隊獲得了無數榮譽,他們眼中的超級聯賽,可能與純粹出于商業目的而組建歐超的俱樂部老板不同。作為掌舵者,他們更珍惜俱樂部的歷史,退出歐冠其實也是在貶低自己的成就,這顯然是不是明智的選擇。
早在今年1月,魯梅尼格就提出過對歐超的反對:“這會對德甲造成傷害,如果我必須代表拜仁做出表態,我會選擇拒絕。”3個月之后,拜仁的拒絕并不出人意外。事實上,拜仁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經過謹慎考慮的。《明鏡》2018年就報道說,拜仁曾在2016年委托律師事務所對離開德甲的法律后果進行評估,結果讓俱樂部放棄了去參加歐超的想法。
至少從目前來看,拜仁與多特加入歐超弊大于利,他們甚至希望從歐超與歐足聯的對抗中獲利。天空臺報道說,假如本賽季歐冠四強中的皇馬、切爾西與曼城被歐足聯取消資格,不排除多特與拜仁重返歐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