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巴黎圣日爾曼趕走圖赫爾、簽下波切蒂諾,賭注幾乎就在這場對拜仁慕尼黑的比賽。
如果巴黎表現比上賽季歐冠決賽更差,管理層的決定將被證明是錯誤的。但各種因素使然,巴黎的表現比那場決賽更好,波切蒂諾不僅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巴黎管理層松了一口氣。
如果在拜仁慕尼黑和巴黎圣日爾曼的比賽前翻看法國媒體,例如《隊報》這樣的權威報紙,會感到一種強大的悲觀氣氛。由于帕雷德斯停賽,維拉蒂感染新冠(還有弗洛倫齊),巴黎圣日爾曼在中場配置上并不理想,而法國媒體認為拜仁最強就是中場,忐忑不安顯而易見。
然而,和弗里克對陣圖赫爾那場略顯沉悶的歐冠決賽相比,這場比賽顯得更有戲劇性,尤其是4月最后一次寒流帶來了降雪,這是巴黎圣日耳曼很少經歷的雪戰,卻似乎對巴黎產生了更好的作用。巴黎仍然在控球方面不占優,但優點是反擊更有把握,更有意圖,不像歐冠決賽那樣僅僅專注于尋找單個前鋒反越位成功后的沖刺和射門這樣一個簡單的路線。
最后的數據是拜仁31次射門2球,巴黎6次射門3球。這又回到了歐冠決賽的邏輯。當時無論拜仁的逼搶壓迫還是巴黎的防守反擊,從技戰術角度說都是布置和運用到位的,差異在于兩隊球員門前把握機會的能力。這一次巴黎6次射門4次射正進3球,當然勝過歐冠決賽。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巴黎的射門場景中,單刀球占據絕對多數。
這里或許是波切蒂諾和圖赫爾的最大差異,盡管到目前為止要評論兩人的高下還為時尚早。圖赫爾是一個天生的設計師和理論家,他的球隊防守顯得更嚴密,之后他執教切爾西立即就解決了球隊防守問題,可見功力。波切蒂諾球員出身,又曾是貝爾薩愛徒,他激發球星潛能、給單個球員布置任務的能力更強,這是內馬爾和姆巴佩,以及迪馬利亞、德拉克斯勒本場都發揮出了很高個人水平的原因。
在波切蒂諾手下,姆巴佩變得不再拖泥帶水,本場獨進2球是他近年在歐冠賽場最杰出的表現之一。內馬爾則是反擊戰的核心人物,而且由于波切蒂諾對于全隊反擊路線的布置很出色,內馬爾引領反擊得到的策應相當充分。姆巴佩首開紀錄的進球,內馬爾巧妙的分球恰到好處,也可見巴西人帶球的時候拜仁后衛有多緊張,他吸引了拜仁幾乎整個后防線的注意,為姆巴佩騰挪出空間。
巴黎在開場后不僅踢得很順暢,而且讓拜仁越踢越陷入急躁。但是馬爾基尼奧斯在攻入2比0進球(又是內馬爾精彩助攻)之后下場,對球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馬爾基尼奧斯是在開場后就感覺到了臀部舊傷復發,被換下是因為實在無法繼續比賽。埃雷拉替換他,達尼洛·佩雷拉退回后防線。圖赫爾也時常讓佩雷拉客串中衛,他的身體素質很好,尤其是拜仁起高球的時候,佩雷拉面對沒有萊萬多夫斯基的拜仁鋒線,能夠較好應對。
但是無論是在出球、搶斷腳下球、主動壓出等環節,佩雷拉都無法和馬爾基尼奧斯相提并論,拜仁也因此在中場休息連換2人以后有過一定的改善,一度扳平比分。但姆巴佩再度反擊得手,讓拜仁在士氣和信心上受到了較大的打擊,比賽最后階段,沒有萊萬的影響是最明顯的,拜仁前場攻擊面很寬,但進攻指向性不夠,無論穆勒還是舒波-莫廷都無法取代萊萬的“燈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