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弈桑
在沒有“三巨頭”和蒂姆的邁阿密,95后“四小巨頭”梅德維德夫、茲維列夫、西西帕斯和盧布列夫又接連出局的情況下,辛納幾乎成為今年首站大師賽的流量擔當,因為在第一次殺入大師賽決賽之后,這位19歲的意大利新秀已經創造了一系列紀錄。
首先,辛納成為繼1990年的阿加西、2005年的納達爾和2007年的德約科維奇之后,第四位在邁阿密打入決賽的20歲以下選手,由于前邊三位后來都登上了世界第一,并且成就了“全滿貫”偉業,這自然讓人們對辛納的期待繼續拉高。
其次,辛納還成為現役選手中首次闖入大師賽決賽第三年輕的選手,第一是2005年邁阿密的納達爾,西班牙人當時為18歲291天;第二是2005年漢堡的加斯奎特,法國人當時為18歲325天,而辛納現在則是19歲229天;排在第四位的是德約科維奇,2007年在邁阿密闖入決賽時,這位現任世界第一為19歲287天。
除辛納之外,其余三人中最不濟的加斯奎特,也曾三次打入大滿貫四強,兩次入圍年終總決賽,可見“天才少年”、“年少有為”這些話可真不是隨便說說,職業生涯早期一旦有了較高的起點,接下來的表現無論如何也差不到哪里去,也正是有了這些前輩們的成功先例,才讓我們對辛納的未來更加充滿了信心。
不過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即便是在多位大牌缺席的情況下,辛納這次晉級路上也未能擊敗一位TOP10,戰勝的5位對手中也只有第12位的阿古特,以及第22位的卡恰諾夫排名比自己高。相比之下,反而是決賽對手胡爾卡奇的晉級之路更有說服力,波蘭人一路上擊敗了兩位TOP10西西帕斯和盧布列夫,另外還有兩位TOP20拉奧尼奇和沙波瓦洛夫。
因此,即便最后如愿奪冠,辛納這個大師賽冠軍的含金量其實并不高。相比之下,茲維列夫、蒂姆和梅德維德夫的第一個大師賽冠軍,奪冠過程中都至少擊敗了三巨頭的其中一位,所以說,雖然在本站比賽打出了極高的水準,但能夠來到這個階段,辛納多少也有些運氣的成分,性格極為謙遜低調的他,想必也十分明白這個道理。
不過,能夠在大師賽打入決賽甚至奪冠,無論如何對于信心也會是一個極大的提升,而且即便陣容再差,球員在大賽時面對的壓力也要遠高于普通比賽,所以把辛納的這次大師賽決賽之旅,說成是等同于“500賽”或“250賽”其實也并不公平,總的來說這個結果就是實力使然外加一點點運氣的加持。
也正如那句俗話所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三巨頭同時缺席大師賽的情況,這次邁阿密只是一個開始,今后我們必然會越來越多地遇到,毫無疑問,對于其他選手而言,在大師賽有所斬獲的機會也將越來越多。而從本屆邁阿密來看,在巨頭缺席的情況下,沒有誰會是絕對的奪冠熱門,競爭格局也將變得更加開放,這就需要每個球員時刻做好準備。如果今年我們能再見證幾位新大師的誕生,想必也沒有人會感到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