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全媒體駐意大利記者 沈天浩
去掉FC,留下IM,再加上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簡潔圖案帶來的視覺沖擊力。IM是Inter Milano,聽起來,比起一個足球俱樂部,這更像是個以米蘭為根基的知名時尚品牌。IM也是英語里的“我是”,近年來佳作頻出的國米媒體部用一段視頻展現了自己的野心:“我是”什么?答案除了國際米蘭以外,還有三個關鍵詞:革新、態度與(產品)系列。
國際米蘭意圖打造的全新品牌形象,卻也讓一些球迷難以適應。跟隊記者比亞辛打趣道:“連換個新發型,適應起來尚需時日,何況摯愛球隊的標識?”美丑好壞屬于主觀評價,暫且可以不論,真正的問題是:國米為啥非得更換隊徽?
當然不是球隊現有的標識不夠經典、不夠好看。藍黑軍團的現行隊徽,與1908年球隊成立時,創始人之一喬治奧·穆賈尼設計的初始版本一脈相承。穆賈尼本人就是個平面設計師,他的國米初版隊徽融合了球隊名稱內的各個要素,并體現了經典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堪稱隊徽設計界的美學天花板。可能也正是因此,國米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對隊徽有過大刀闊斧的變化,卻最終仍無法遠離百年之前穆賈尼的靈感。國際米蘭對初始隊徽的沿襲,在眾多豪門、以及意大利各大球隊中屬于堅守的少數派。
此前有不少人調侃:國際米蘭請來了馬羅塔和孔蒂,如今還要繼續沿襲尤文圖斯走過的路,就連更新隊徽也要緊跟斑馬腳步。實際上,國米此番“易容”,自然不是為了抄國內死敵的作業,但背后的決策動機卻大體相同:對于此前有著精致復雜隊徽設計的國米和尤文等隊來說,重新設計品牌形象,在新媒體時代已是箭在弦上。
“三駕馬車”時代之后,國際米蘭又一次選擇讓德國人寫就自己的歷史。為了隊徽的重新設計,藍黑俱樂部委任了來自慕尼黑的博爾舍事務所。這一重磅任務,自然由創始人米爾科·博爾舍親自操刀。這位主創設計師解釋道:“對于品牌標識來說,能夠在移動設備上清晰可見,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必需。對于足球運動來說更是如此: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屏幕尺寸很小的移動設備上觀看比賽,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然而很多俱樂部迄今仍然未能適應新趨勢:如果你在屏幕上看歐冠比賽的戰報合集,絕大多數的球隊徽標都幾乎無法辨識。”
因此對于博爾舍來說,國米隊徽圖案的精簡勢在必行,即使代價是割裂一部分球隊傳統、以及很多的球迷記憶。設計世界里,這樣的徽標被稱為“信息友好型”,旨在照顧移動設備使用者的用戶體驗。為此,國米新隊徽的另一點主要改變是顏色:現有隊徽中的金色消失不見,主要原因除了設計扁平化,同樣與用戶體驗有關:設計方認為藍黑軍團原有的徽標中,白色的FCIM字母在柔和的金色背景下,在電子屏幕上幾乎會消失不見,而新徽標中的顏色對比顯然強烈得多。此前的經典藍色,同樣被更強烈的“夜空藍”取代。
盡管如此,新徽標仍然希望在細節上保留經典隊徽的一些細節:FCIM四個字母只留下了后兩個,但新隊徽中的字母I在兩端帶有橫線,實際上部分保全了此前隊徽中F字母賦予的圖像特征。此外,隊徽中消失不見的黃色,盡管顏色已有微調,但仍將用于俱樂部的諸多周邊產品上。此外,為了新隊徽能夠平穩落地,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大多數本地球迷的支持,意甲領頭羊同樣煞費苦心:主席張康陽下月將回到米蘭,除了融資事務以外,助力新隊徽的宣傳推行也是工作內容之一。為新隊徽撐腰的,還有副主席薩內蒂和他的幾位三冠隊友(馬特拉齊、齊沃和麥孔)、貝爾戈米領銜的藍黑名宿們、以及孔蒂、盧卡庫等一線隊成員。
即日起,新隊徽就將席卷藍黑軍團的各路社媒,并出現在米蘭市中心的俱樂部總部和各處廣告牌上。4月11日對陣卡利亞里的聯賽,則很可能會是新隊徽第一次在國米球衫上亮相:屆時孔蒂的球隊將會穿著帶有新隊徽的第四球衣(馬上要推出的拼貼風版本)在賽前踩場,不過不會用于正式比賽。藍黑間條衫是最后一步:從下個賽季開始,這款精簡新隊徽將會正式出現在球隊的常規比賽球衣上。球迷們還是不喜歡怎么辦?其實辦法也簡單:只要讓下個賽季的球衣帶上闊別已久的三色盾,就不怕內拉們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