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收聽本期播客:中國足協荒唐的準入拖延癥?遲到的準入好過有缺失的準入!
本期主播:體壇熱搜研究所所長 大飛
本期話題:足協的準入拖延癥
3月29日,中國足協正式宣布了2021賽季的三級聯賽準入名單,江蘇隊無緣新賽季中超,此前瀕臨解散的天津津門虎復活。由此,上賽季降級的滄州雄獅遞補進入本賽季中超聯賽,而上賽季沖超失敗的浙江隊無緣。
中國足協這場曠日持久的準入拖延癥終于結束了,我們怎么看待這場拖堂呢?
從程序正義、足協公信力建設和個別球隊的悲歡上看,這無疑是一個充滿遺憾的結果。
但套用劉邦的那句名人名言:“為之奈何啊?”
資本退潮之下,各家俱樂部的命運反復橫跳:暫停運營、就地解散、欠薪失聯、攜公章跑路...
大面積欠薪下,各隊工資單的提交也相應拖延,其中不免可能存在虛假簽字,足協需花費額外時間審核和確認。
而足協最近以日為單位的拖延,則來自天津和江蘇指令性復活的傳聞,最終津門虎復活,江蘇隊搶救失敗。
雖然最后搶救的掙扎消耗了一定的時間,這次拖延的準入,完成了一定的去泡沫化:
中性名政策完成了去企業化,回歸城市化;
限薪后運營成本下降明顯,中超單隊平均成本有望降低到2-3億;
限薪后對于欠薪的監管會加強,對于球隊營收也會更加重視,因為營收投入占比的改善,之前無足輕重的票房收入、電視轉播收入等都會都會得到可視化的體現。
此外,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部分傳統得到延續:北京還叫國安,上海改回申花,天津壓哨復活。雖然對于“國安”和“申花”的留名議論紛紛,但這兩個名字在中國職業足球歷史的長存和貢獻,繼續保留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當然,對于程序正義探索和社會公信力的建立,足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交卷總歸好過棄考。
《刑法學講義》的作者羅翔老師在一次節目中提到一個關于人類社會的哲學問題:“遲到的正義究竟還算不算正義?”
他的回答是:“好過沒有正義”
同樣:遲到的準入還算不算準入?——好過沒有準入或者有缺失的準入。
足協三級聯賽的基本盤還是保住了,這樣明年繼續擴軍還是可以實現的。
雖然有人質疑:中國足球在如此環境下還有必要擴軍嗎?
當然有必要:在中國足球沒有業余俱樂部作為選材積累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職業俱樂部還是能夠提供更多的人才儲備和就業機會,而在成本下降和明年三級聯賽擴軍的大背景下,今年未能如愿遞補的浙江明年大有可能沖超,而命運未定的江蘇即便從中冠打起,以江蘇的經濟承載力,重回頂級聯賽也并非癡人說夢。
中國足球的各個環節都任重道遠,但這次準入,是一次重建秩序的開始。
這注定是中國足球各方情緒復雜、悲歡難通的一天,但遲來的準入畢竟好過沒有準入以及有缺失的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