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耿鵬飛
【體壇電臺】體壇熱搜研究所:中甲月薪7000,你還會讓你的孩子踢球嗎?
最近據國內媒體報道,有中甲球隊給年輕球員開出了月薪7000且必須簽3年的低薪長工合同,網友們紛紛吐槽:月薪7000還不如找個電子廠上班呢!
足球職場菜鳥掙錢難,中超手握高薪offer的階層討薪也難:
上海申花門將李帥表示:“球員賺不屬于自己身價的錢是球員的錯嗎?球員拿著合同去討薪就是恬不知恥嗎?在這個強調市場經濟法制社會的體系里我確實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我只希望罵中國足球的人能讓你的孩子來到這個行業輕而易舉的取代我們賺這些錢!”
中國球員應該掙多少錢合適?月薪7000你還會讓你的孩子去踢球嗎?中超新政和資本退潮雙管齊下,一連串疑問縈繞在關注中國足球的人們的心頭。
新政之下,國內球員中超頂薪500萬元,中甲300萬元,中乙則是120萬元。
雖然看上去數字依然可觀,但距離近年中超一線國腳的天價年薪相去甚遠:早在2016年,一線國腳鄭智、郜林等就可以拿到千萬級別的年薪,彼時恒大剛拿完第二個亞冠不久。
中超平均工資(含外援)歷年變化中:08年和09年都不足100萬;10年為108萬突破百萬年薪大關;13年第一次突破200萬,達到258萬元;16年突破500萬;19年則突破1000萬,直達1389萬元之多。
中超平均工資的爆炸式增長遠超國民平均年收入的增長速度:以2018年為例,中超平均工資達到743萬元,是國民平均收入的160倍。參考海外聯賽,西甲聯賽是124倍 英超聯賽為115倍。
中超的年薪也遠超近鄰日韓:2019賽季中超平均工資為1389萬元,同期J聯賽和K聯賽分別只有241萬元和119萬元。
低級別聯賽維度,2017年中丙拉薩投誠對外的工資標準:一線主力月薪2-3萬元;核心球員月薪3萬+;隊內頂薪球員包含獎金可以達到5萬元上下。
再看更古早的數據:2007-2008年中國體育界富豪榜中姚明、劉翔穩坐前兩位;孫繼海以1000萬位居足球界收入榜首;足球第二梯隊主要由邵佳一,董方卓,鄭智、孫祥、謝暉等效力海外聯賽球員構成;國內球員中李金羽510萬、肇俊哲300萬、舒暢300萬、徐云龍260萬、馬曉旭200萬、杜威200萬、蒿俊閔:200萬 周海濱:150萬 李毅:150萬王棟:120萬杜震宇:100萬。
相比于08年前后留洋球員收入遠高于國內球員的情況,此前一個階段中國足球遠動員的薪水完全處在倒掛形態,即在國內踢球賺得遠比在國外踢球多。
其實分析了這么多數據,球員薪水的高低本質上完全符合基本的價格規律:價值決定價格,供需影響價格。
當當資本或因投機或因投資介入中國足球聯賽的時候,因為好球員少,那自然就貴,轉會費和工資高畸高;眼下資本退潮,不需要那么多球員了,自然就便宜,但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吳曦這種級別的球員依然高薪爭搶,是球員價值本身決定的。
那么中國球員究竟值多少錢呢?顯然年薪幾千萬+和月薪7000都是嚴重偏離價值的,是市場供需劇烈動蕩造成的價格波動。
長遠看球員的收入一定會回歸其真實的價值,甚至都不用干預限薪,丟到市場上自然去優勝劣汰即可:過高的工資資本難以承受自然下一份合同會降低,甚至再糟糕一點會欠薪乃至解散;如果一份過低的薪水擺在你面前,你踢得好自然有其他球隊來搶,至少國外的市場是相對合理的,比如拜仁給18歲的穆夏拉也開出500萬歐元級別的年薪。
再參考娛樂圈,當小鮮肉的天價片酬讓制片方和出品方難以承受,通過數據造假無法跑通盈利模式的時候,娛樂圈自然也會去泡沫,因為小鮮肉天價片酬出不了好作品也就罷了,連圈粉絲錢都無法回本時,投資商也不傻。
鑒于中國球員薪水波動如此劇烈的現象,家長還會讓自己的孩子踢球嗎?
從薪水的角度看:月薪7000不是常態,足球運動員在全球范圍內是一個相當高薪的行業,收入不必太發愁。
職業足球運動員真正的困難不在掙錢多少,而是球員成長過程中的高淘汰率和高風險(傷病等因素),如此苛刻的成材條件下你能否堅持下去。
所以是否送孩子踢球的關鍵在于父母或者孩子是否特別熱愛,是否有一定的基礎天賦,面對可預見的困難能否堅持,如果你是因為高薪才選擇踢球,拿孩子的青春去賭一份高薪,這個資本家的投機行為有啥區別?何況資本家投機虧得起,但具體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呢?你虧不起!
總而言之,足球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運動,全世界都熱愛足球,我們全民都可以參與;但具體到職業足球,需要嚴格的專業訓練,并且需要承擔風險極高職業風險,是否選擇這條路真的要看機遇和命運,而不是看掙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