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弈桑
過去澳網結束后的一個多月里,相對而言是網壇比較平靜的一段時間,但今年卻因為一連串事件顯得格外熱鬧。先是盧布列夫的ATP500賽四連冠,再是費德勒時隔400多天重返賽場,而接下來更是有兩項塵封多年的紀錄會被打破,這會標志著男子網壇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嗎?
首先是在2021年3月8日,德約科維奇的世界第一終于累積到了311周,他也因此超越了費德勒的310周,創造了男子網壇世界第一在位時間的新紀錄。在2012年7月16日超越了桑普拉斯的286周之后,費德勒把持這個紀錄的時間已經將近九年。
而作為衡量“史上最佳”中僅次于大滿貫的最重要一環,世界第一周數紀錄的易主顯然意義重大。費德勒恐怕已經很難再回到第一,納達爾的累計周數只有209周,想要超越德約也會非常困難。所以,如果將來三巨頭的大滿貫數量打成平手,德約很可能會憑借這個紀錄而被“推選”為“GOAT(史上最佳球員)”。
至于德約的這個紀錄能保持多久?首先,哪怕不間斷地停留在世界第一位置上,后來者想要超越也需要將近六年時間,何況德約仍在不斷刷新著它。事實上,從“首登球王”到“改寫紀錄”,他和費德勒都用了九年左右的時間,這樣現象級的球員尚且如此,后來者恐怕會更加不易。
費德勒丟掉了“史上第一人”,而納達爾的世界第二也即將不保。雖然未能通過在鹿特丹打入決賽的方式親手搶下第二,不過隨著2019年印第安維爾斯的積分即將被扣除一半,這樣一來在3月15日,梅德維德夫還是會取代納達爾成為世界第二。
如果說德費之間的“世界第一周數”小游戲,只是關乎到巨頭們對“史上最佳”的爭奪,那么這個新科世界第二,可能對當下的男網格局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上一個“非四巨頭”的世界前二,還是2005年7月18日的休伊特,從那之后的15多年時間里,盡管有多達19人登上第三,但能成為前二的卻只有費德勒、納達爾、德約和穆雷四人。
而梅德維德夫此番超越,并非因為納達爾的受傷或者成績不佳,而完全靠的是自己持續而穩定的大賽輸出。由于德約曾表示,在超過費德勒的紀錄后會更加專注于大滿貫,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梅德維德夫的積分會持續逼近。
事實上,隨著德約和納達爾參賽數量銳減,而梅德維德夫、蒂姆、西西帕斯、茲維列夫和盧布列夫在大賽中的表現越來越穩定,巨頭們對于世界前二的霸占可能會從此一去不復返,甚至如果德約今年丟掉世界第一也無需太過驚訝。
但問題是,排名究竟能否完全代表統治力?即便巨頭們不再是前二,但從目前來看,德約在澳網,納達爾在法網,德約和費德勒在溫網仍然是“高處不勝寒”,即便是在美網,新生代對三人也沒有優勢可言。而且更可怕的是,拋開了追逐排名的雜念,或許會讓巨頭們在大滿貫中更為專注和強大。所以對梅德維德夫們來說,從“排名突破”到“搶班奪權”,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