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自元月《羅馬體育報》曝光中資欲割肉國際米蘭以來,一個又一個雷被爆,欠薪、欠傭、欠轉會費、欠轉播費,中資集團財務危機之深重已大白于天下。而對于國際米蘭自身,由于迫在眉睫的2億運營資金缺口,已引發意大利足協職業足球俱樂部監管委員會過問,其危機之猛烈,遠超莫拉蒂、托希爾之時。
如果不是國際米蘭還有點江湖地位,換做一家“普通俱樂部”,比如2015年的帕爾馬,此刻早已進入破產程序,被托管了。帕爾馬倒塌時,有人說過一句:泰坦尼克沉沒時,只有頭等艙的才獲救。國際米蘭就是坐頭等艙的上流貴族,帕爾馬就是最底層的鍋爐工。社會法則,自古皆然。
有好事者稱,以“藍黑球迷中國第一”的數量,每人眾籌個三五百,豈不輕輕松松搞定?
這類眾籌論,無論這是敵對球迷撒鹽,還是自家球迷真誠的認為,都只是歷史的重復,人,并不能從錯誤中學到什么。
印尼人托希爾在位時,吹過中國藍黑球迷有2.2億,中資沒印尼人那么膨脹,不過打折后,也在國際米蘭股東大會上吹過有1.2億。只是不論是2.2還是1.2,不論印尼人還是中國人,都還是讓國際米蘭在債務和赤字黑洞中越陷越深。
蘇寧是在中國資本大舉進軍歐陸足壇熱潮中收購的國際米蘭,眾籌正是蹭了當時熱點,一眾中國球迷,每人三五百歐,過了一把埃瓦爾小股東的癮。后來爆雷的錢寶,也一度贊助了兩家西甲球隊,風頭無兩。
正因如此,連央視主持人段暄都在節目中發問:對于經濟窘迫的意甲俱樂部,比如當時的AC米蘭,是否可眾籌解困?
錢寶(以及之后無數爆雷者)證明,這類眾籌,一定變成非法集資,下場不是爆雷就是跑路,最后警察上門封鋪抓人。
姑且不論這種已經反復驗證的必然后果,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是,如若眾籌解救國際米蘭,到底要花多少錢?
國際米蘭的債務中,最緊迫的是那2個億的缺口,必須在6月前搞定,這筆錢含薪、稅、轉會費等“競技體育債務”,主要用于俱樂部的基本運營。當初帕爾馬垮臺時,甚至因為拖欠訓練基地水電費,被人拉閘,連球員洗澡都沒地方。
未來蘇寧的接盤俠,首先也得先把這2個億填了,這樣不但能暫解燃眉之急,還能保住國際米蘭的“體育榮譽”,即作為一家意大利傳統老牌俱樂部所隱含的歷史文化及公共價值,包括2010三冠王的那些歷史榮譽。
但這只是國際米蘭的“歷史遺產”,國際米蘭還有2021年11月到期的3.75億債券,里外里便是5.75億,以最新匯率計,少說也得43.73億人民幣起步。
蘇寧收購國際米蘭時,是2.7億收購約七成股份,加上這些年的投入,他們為俱樂部估價10億歐元,但BC Partners只開7.5億,兩邊相差太遠,這也是蘇寧“中斷談判”的由來。
2016-17賽季蘇寧進入國際米蘭后,如今已是第5個年頭,根據俱樂部每年股東大會財報,前四年每財年虧損額分別為2460萬、1800萬、4840萬、1.024億,4年累計超過1.9億。這意味著,即使接盤俠償清所有債務,開始注資運營,至少四五年內也要承受連年虧損。2019-20財年因為疫情,虧損額暴漲超1億,2020-21財年疫情依然惡化,很難令人樂觀,接盤俠仍然要準備經受一波大的沖擊。
填補運營資金缺口2億,填平虧損1.9億,3.75億債券到期,收購整個俱樂部7.5億到10億,再承受收購后頭幾年每年數千萬的虧損額......職業足球吸金的消耗量,注定是個無底洞。對于普通球迷來說,三五百充其量就是一場杯水車薪的募捐,有那三五百,還不如春節期間上海底撈,吃頓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