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明君
盡管疫情依然全球流行,但今年一月底,斯諾克德國大師賽上演、高爾夫農夫保險公開賽開戰,而網壇名將也紛紛亮相為澳網做功課,職業選手冒風險參賽,是為榮譽,同樣是為生存而戰。2020年受疫情影響,多項體育賽事按下暫停鍵,職業體育明星的收入自然銳減,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將正常年份和疫情年收入擺在臺面時,就會看到疫情對職業體育的重創是顯而易見。
網球是高度職業化運動,球員需要全球旅行,因此疫情對他們的傷害非常大。用獎金說話,世界第一德約是2020賽季的ATP獎金王,總共收入6511233美元,其中單打收入6435158美元,全年總共參加9項單打賽事,拿到4個冠軍頭銜。而在獎金榜緊隨其后的是美網冠軍蒂姆,2020年收入6030756美元,納達爾排名榜單第3,全年收入3881202美元,不得不提的是,納達爾只出戰7項單打賽事,拿到法網冠軍。
再看2019賽季ATP獎金榜,納達爾進賬1285萬美元領跑榜單,德約憑借1151萬排名次席,費德勒以763萬排名第3。同樣是第一,納達爾2019年的收入是德約2020年收入的兩倍,而費德勒的2019年700多萬收入放在2020年就是老大。原因很簡單,2019年的納達爾出戰15項賽事,打了65場單打比賽,2020年納達爾只出戰34場單打比賽,因為疫情選擇放棄美網,而德約2019年打68場單打比賽,2020年出戰46場,毫無疑問,包括溫網和中國賽季的取消,以及疫情讓球員不方便長途旅行,讓網球選手收入嚴重縮水是不爭事實。
事實上,疫情影響讓賽事停擺,尤其是中國賽季取消對WTA的傷害更大。澳洲名將巴蒂2019年拿到深圳年終總決賽桂冠,帶走442萬美元支票,賽季總獎金也突破1130萬美元大關,成為WTA名副其實的女富婆,而哈勒普、大坂直美、安德萊斯庫、斯維托麗娜年收入都超過600美元。反觀2020賽季WTA獎金榜,澳網冠軍肯寧排名第一,收入是430萬,大坂直美以335萬排名第2,法網冠軍斯維亞特克拿到226萬位居第3,疫情讓WTA的日子更不好過。
疫情之下,斯諾克球員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隨著去年12月底世界大獎賽結束,2020-21賽季上半程總共打了7站排名賽和冠中冠邀請賽,特魯姆普憑借405500英鎊位居獎金榜首位,成為半程獎金王,羅伯遜31萬排名次席,塞爾比以26萬位居第3。而上賽季半程結束特魯姆普憑借526000英鎊領跑,排名次席的墨菲是37萬,第3的馬奎爾進賬31萬。
再全方位比較,上賽季半程總獎金榜過10萬英鎊的有17名球員,本賽季半程總獎金過10萬英鎊的只有6人。國際錦標賽、中國錦標賽和世界公開賽這三項中國賽取消,讓本來就不富裕的斯諾克球員更加雪上加霜。
在疫情籠罩下,高爾夫球員也是艱難前行。受疫情影響2020賽季的LPGA女子高爾夫賽事被迫壓縮,33場比賽只進行18場,高真榮自11月才重返LPGA,吸金效率非常高,以1667925美元連續第二年問鼎LPGA獎金王,不過2019年高真榮是憑借2773894美元成LPGA獎金天后,相差了110萬美元。2020年馮珊珊幾乎掛免戰牌,劉鈺成為年終獎金榜上排名最高的中國選手,僅有250472美元,要知道,馮珊珊在2017年LPGA巡回賽收入172萬美元。
參加美巡賽PGA的男子高爾夫球員同樣得為收入黯然神傷,2019-2020賽季賈斯丁·托馬斯打18項賽事,憑借734萬美元成美巡賽獎金王,而2018-19賽季科普卡出戰21項賽事,以968萬美元榮膺獎金王。賈斯丁-托馬斯還是2016-18兩個賽季美巡賽獎金王,收入分別是992萬和869萬美元,這兩個賽季出戰25項和23項賽事。2016-17賽季獎金榜前兩位都超過900萬,而上賽季排名第二的喬恩-拉姆收入還不到600萬,可見在好年頭頂尖球員都能分杯羹,在疫情年任何人都無法成贏家。
當擺事實、談獎金,疫情對職業選手的傷害是不言而喻,展望未來,事情還是向著積極一面發展。美巡賽2020-2021賽季共有50場比賽,有14場是因疫情被推遲或取消的賽事,2021年LPGA有34場正式比賽,而斯諾克方面,臺聯增加420500英鎊獎金的全新WST pro賽事,至于網球賽事在新賽季也逐漸恢復,澳網2月開戰,溫網組委會也表態今年賽事不會取消。
不可否認,2021年的職業賽事還是會受到疫情波及,職業選手的收入想完全恢復仍尚需時日,但與2020年吸金指數飛流直下相比,2021年的納達爾、德約、大坂直美、特魯姆普、馮珊珊、托馬斯等明星,收入會直線上升,帶領其他選手“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