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傅亞雨
12月12日晚上,浙江省足協對兩天前發生在浙江省青少年足球(男子U14組)冠軍賽中令人瞠目結舌的飛踹動作做出處罰,犯規球員被處罰一年禁賽,球隊領隊和主教練也被通報批評。不過這似乎并沒有停止大家對這一事件中當事各方的批評,對于浙江省足協的處罰,很多人都覺得有點輕描淡寫,威懾力不足。
相對于過去幾年間國足在國際賽場上發生的幾次對對手的惡意犯規,這次發生在浙江省內青少年比賽中的飛踹算不上什么“大事”,但這件小事發生的前前后后,還是遭到大家的口誅筆伐,究其原因,是在這起犯規事件及事后的處理過程當中,很多熱愛足球、關心中國足球的人看到這樣的“惡”甚至都不能遠離孩子,讓人寒心,對中國足球的未來似乎是失望要遠大于希望。
在這個過程里,缺乏最多的是“尊重”,對足球的尊重,對比賽的尊重,對對手的尊重。
當犯規視頻在網絡發酵后,我們注意到一些事情,一是有水軍攻擊持批評意見的媒體,意圖洗白犯規球員,稱這是正常的動作;二是主辦方事后也希望息事寧人,企圖大事化小。這兩件事情加在一起,讓我們不寒而栗,我們青少年足球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到底想要給孩子們灌輸怎樣的一種理念?如此成長起來的中國足球下一代,能讓中國足球振興嗎?
雖說足球運動由于有非常激烈的身體對抗,球員受傷很常見,甚至一些非惡意的動作也可能重創對手(比如鄭智當年讓西塞斷腿),但這并不是說足球是一項粗野的運動,過去幾十年間,隨著職業足球的發展和規則上對惡劣犯規的嚴懲,足球比賽中曾經屢見不鮮的粗野犯規、惡意犯規已經大幅減少甚至罕見。
看過該視頻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名小球員犯規的性質,想洗白,那是白費心機且自取其辱。當然我們也能理解這些尚未成年、心志尚不成熟的小球員,比賽中有時會頭腦發熱,不過這一次,犯規球員事后依然趾高氣揚毫無歉意,這顯然就是蓄意的了,而他的隊友們此后的一系列舉動,讓我們看到這支隊伍的不尊重對手、故意傷害對手的心態,絕不是個別現象,問題顯然不是僅僅出在小球員自身。
要學踢球,先學做人,樹立正確的“足球觀”,不僅關乎球員未來競技天花板的高度,也關乎球員作為一名社會人的基本素養。大多數中國足球人對此都有正確認識,但也得坦承,仍然有相當數量的青訓教練甚至家長,由于自身素質的低下,給孩子們灌輸的是錯誤的足球觀、勝負觀,我曾見過9、10歲的孩子踢球,場邊的教練和家長在喊著“踢他!”很難想象這些孩子能成才,哪怕他們是多么的有足球天賦。
而這次的事件,組織者的表現也讓我們相當失望。事發之后,他們想到的不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而是希望大事化小別惹禍上身,等事情被曝光發酵之后,才匆匆補救,而從組織者兩次發文的措辭和內容來看,依舊想淡化犯規的惡劣程度,以此為自己開脫責任。盡管犯規球員遭到停賽一年的嚴厲處罰,但以這種思路做出的處罰和未來的舉措,能不能真正凈化青少年足球賽場,能不能震懾歪風邪氣,能不能真正觸動球員和教練,未可知也。
中國足球依然深沉谷底,復興之路道阻且長,過去多年倒行逆轉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要想消除非一日之功。正因為如此,現在的中國足球人,要想振興中國足球,除了堅定以青訓為突破口的信念之外,也需要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青少年比賽和年輕球員,出點問題很正常,不回避、想辦法解決,是務實的態度;反過來,出了問題就想百般遮掩,只求自身撇清責任,最多也就能做點面子上的文章,除了糊弄,沒別的功效。
往大點說,不搞明白什么是足球、為什么踢球,沒有對這項運動、這個事業和所有參與者的尊重,中國足球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