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提到猶他爵士和波士頓凱爾特人,我們或許很難在這兩支球隊身上找到什么太多的共同之處。但是在今年休賽期,他們卻都成為了被海沃德選擇執行球員選項所拋棄的球隊。不過這兩支球隊管理層似乎都沒有吸取此前的教訓,陸續將帶有球員選項的合同送到了杰森·塔圖姆和多諾萬·米切爾的手中。
提到今年自由球員市場上最令人意外的一筆簽約,黃蜂為海沃德送上4年價值1.2億美元的天價合同首當其沖。可是要知道對于黃蜂這樣的小球會來說,海沃德的確已經算得上是他們近幾年來能夠招募到的最高質量的自由球員了。結合前面提到的球員選項問題,在和球員進行續約談判時,小球會最不需要考慮的反而是讓各大豪門殫精竭慮的薪金空間,盡可能長,且有保障地留下頂級球員,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長合同不論如何都有交易的可能,相比起來留下太多空間用不出去,最終溢價簽約二三線球員更顯昏庸。
還記得在2016年的9月底,雄鹿隊與字母哥達成了一份4年價值1億美元的續約合同。在當時雄鹿隊管理層看來,用四年低于頂薪的價格留下潛力過人的希臘野獸,算得上是談判桌上的巨大勝利。可如果當時球隊咬住五年的底線,哪怕給出更多的保障工資,雄鹿就可以順利將今年這般尷尬的處境繼續延后,再給這套陣容班底更多的機會。
今年休賽期,塔圖姆、米切爾、阿德巴約和福克斯先后與球隊完成續約,雖然都是頂薪合同,但是在細節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不同。在這樣的合同談判之中,主要有四個方向需要得到商議和落實。1.年薪和合同長度;2.交易保證金;3.羅斯條款占比;4.球員選項。
面對這種級別的球員,1和2兩個選項留給球隊斡旋的空間并不多,5年頂薪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對于某些級別略低的球員例如福克斯,部分球隊會給出4年略低于頂薪的報價進行試探。可這些在當時來看頗為成功的談判,包括曾經以四年合同完成續約的戈貝爾以及杰倫·布朗,在事后往往都會讓球隊感到后悔。
而在羅斯條款和球員選項占比上,才是雙方談判的真正戰場。
根據羅斯條款的規定,那些曾在新秀合同期間當選過MVP,或者是曾在全明星票選中兩次以首發身份入選全明星賽,亦或是曾兩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無論是第幾隊)的球員便有資格和球隊簽下一份,占工資帽總額30%的合同。以今年的福克斯為例,如果他能夠入選NBA最佳陣容三陣,他的年薪將達到工資帽的26%,二陣為28%,一陣或得到MVP為30%。而反觀塔圖姆和米切爾,他們只需要進入三陣,就已經能夠得到30%的頂薪,而且還握有第五年的球員選項。
過去幾個賽季,球星在NBA中的轉會話語權逐漸上升。看看今年申請離隊的哈登以及韋少,再加上此前的保羅·喬治,這些超級球員在擁有球員選項前的兩個賽季,就已經得到了和球隊談判甩臉的條件。另外,第五年的球員選項還可以讓這些超級新秀更早開始收集35%超級頂薪的資格條件。在羅斯條款方面,如果球隊拒絕與他們進行續約,讓其進入受限制自由球員市場,3+1已經是可以得到的最好條件。分析下來,30%頂薪再加上球員選項,對于球隊來說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極度不平等的條約。
從簽約后的米切爾縱身飛入泳池不難看出,站在球員們的角度來說,同時拿下30%的頂薪和4+1的合同可以說是談判中的巨大勝利。但是對于這些招募超級球星難如攀登蜀道的小市場球隊而言,盡可能長久地留下基石天賦就是未來發展的命門。五年頂薪的意義就是為了幫助各隊更好地鎖定核心,而第五年的球員選項反而卻加速了他們的離隊窗口,和核心理念背道而馳。明年夏天,戈貝爾和字母哥雙雙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爵士與雄鹿所犯下的錯,能夠讓所有重建周期無比之長的小球隊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