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評論員葛愛平述評
中超自從從谷底躍起后,一直熱鬧了近10年。
一場疫情,將一切都改變了。
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將主客場制,改為賽會制,隨之而來的是空場,“云比賽”。
今年的中超大家看了感覺怎么樣?自己心里有數。
這樣的改變,對于這項運動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
沒有了觀眾,沒有了主客場,將一個與大眾融合的體育運動,變成了封閉的“貴族運動”,脫離了這項大眾體育運動賴以生存的土壤,足球還有多少生命力?
但是,疫情關乎地球人的健康,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一切都要讓路。
因此,當足協主席陳戌源說,明年的中超聯賽,極有可能還是封閉式賽會制時,盡管沒有辦法,心里還是涼了一截。
這是一個繼續進行的改變。
失去了觀眾(現采取的限流,只允許一小部分觀眾),失去了去客場展示的機會,比賽就像是從足球場搬到了咖啡館。
對此,沒有更好的辦法。但是有兩個建議。
其一,既然1200人可以把看臺的一角坐滿,事后也無事,那么為什么不能是12000人把一面看臺坐滿呢?
現在,社會各方面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商場、餐館,人流擁擠的時候還是原樣。
10.1上海外灘沿江一帶和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多得必須由警察和武警參與分流,事后據有關人士透露,江邊某一個區域,瞬間人流超過8萬。
這是什么概念?那一年江邊人群發生踩踏,也是這個數字,可見擁擠之烈,豈是球場可比?幸好防備到位,準備充分,及時干預分流,才平安度過。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疫情現在對社會的影響,已經幾乎淡去了,既然旅游可以重開,足球場為什么不能?
更何況,足球場上基本以本地人為主,而旅游業,面向的是來自各方的人群。
顯然,足球場觀眾人數從1200到12000,或者說重新開放看臺,在防疫上已經基本上沒有障礙了,就看中超管理部門敢不敢拍板了。
其二,想談談賽制問題。
今年以循環加淘汰制的比賽方式,說是聯賽就不像了,我將其稱為中超杯。
每個隊參加分區第一階段雙循環14場,再加第二階段雙淘汰6場。
如果把第二階段也改成循環賽,即使是單循環賽,加起來每隊也一共7場,只多一場。
這個單循環的7場,無論是比賽的成色,還是公平度來說,都會比雙淘汰的6場要強。
只多了一場比賽,為什么不呢?
中超面臨的第二個改變,便是壓縮俱樂部投資。
按陳戌源的說法,將推出進一步壓縮投資方案,去泡沫化,讓俱樂部運營健康,財務健康。
中超俱樂部的泡沫多大,可謂舉世無雙。
以中超現狀,沒有幾億十幾億的投入,別說爭冠,連立足都困難。其中外教、外援和本土球員的身價,均為國際市場價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俱樂部的造血功能,遠遠跟不上支出。
中超如此,其他級別的職業聯賽也好不了多少。
今年共有16支俱樂部不堪重負,選擇了退出,可見參與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財務壓力的多重。
如果這一現狀繼續下去,越來越多的俱樂部會失去積極性,中超和職業足球將變成少數人金錢的比賽場,少數寡頭的游戲。
為了獲得比賽的平衡,更為了俱樂部良性發展,限制投資是必須的。這里試舉F1為例。
F1是這個世界上燒錢最厲害的一項運動,也是最貧富不均的賽事。
在2019賽季,奔馳車隊實際支出為4.85億美元,法拉利是4.63億美元,紅牛是4.45億美元,而小紅牛則是1.38億美元,最少的威廉姆斯車隊1.32億美元。最高和最低相差巨大,這本身就使得比賽顯得不公平。
因此,從2022年開始,F1將設預算帽,限定車隊預算從1.75億再降到1.45億美元(不含車手工資和引擎等) 。
從2023年開始,車隊兩位車手的工資額也設工資帽,不得超過3000萬美元(我怎么感覺還不如中超一些外援的年薪高)。
超標的車隊將會被罰分,車隊經理將會失去FIA執照。
連F1都感受到了限制預算的必要性,泡沫巨大的中超,有什么理由不做呢?
特別指出的是,F1的限制措施有一點很值得中超學習:預算透明,制裁措施明確,誰也不能違反,或打擦邊球。
中超的措施制定出來了,重要的是執行。
要執行,首先要透明,有透明才有監督。
這個做得到嗎?
昨天,中超4支參加亞冠的球隊乘坐包機,穿著包裹全身的防護服到達了比賽地卡塔爾。
這一身裝束,倒是很像明年后的中超,影影綽綽,似有形,卻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