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季孟年報道
先是郭艾倫、林書豪、趙睿等人合計被罰款542萬,接著北控與青島又各被罰款100萬。最近這段時間,罰單成為了CBA賽場上的主角。
以往聯賽當中也會因為一些違規行為而對球員作出處罰,但罰款金額如此之大在CBA歷史上還是頭一遭。天價罰單的背后,似乎還暗含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博弈。有媒體報道稱,CBA公司此前的“烏龍操作”,令贊助商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這一波重罰,或許就是為了彌補此前的過失。但心中有怨的由何止是贊助商,球員們同樣對于CBA公司的行為極其不滿。只不過,他們如今還沒有表達訴求的渠道。
因此就有不少人表示,CBA似乎也到了該設立球員工會的時候。贊助商的利益需要被保護,運動員的利益同樣也不容被侵犯。
天價罰款背后的邏輯
因為裝備違規而鬧得沸沸揚揚,這在CBA歷史上早已經不是第一次。2016-17賽季伊始,易建聯在廣東與深圳的比賽之中將李寧品牌球鞋脫下,光著腳徑直走下賽場,這一舉動在當時造成了非常大的社會影響。
不過,李寧后來并沒有結束與CBA的合作。在CBA公司開始獨立運營CBA聯賽之后,李寧成為了CBA的官方戰略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初,CBA公司就表態稱會維護好贊助商的利益。但實際上,依舊有球員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著裝。上個賽季復賽之后“球衣門”事情的出現,更是讓贊助商的忍耐達到了極限。
根據《體育大生意》披露,“經過反復算賬,最終李寧認為按照合同條款把這些違規舉動挨個疊加,再加上賽季縮水的相應條款,可以最多核減贊助經費8000萬元之巨。”后來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李寧方面最終要求核減贊助經費5600萬元。
其實在大洋彼岸,NBA的贊助經費也因為疫情因素被核減。但CBA的情況與NBA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CBA的贊助經費之所以被核減,則是管理層的“烏龍操作”造成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重罰球隊與球員,似乎更像是CBA危機公關的一種方式。他們選擇厘清球員和教練員的責任,從而把對于CBA公司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不過,這樣的方式卻令CBA各支球隊非常不滿。一方面,贊助金額因為種種因素核減,本就讓各支球隊蒙受了一定的損失。如今,CBA公司內部的工作失誤,卻要讓球隊與球員來承擔責任,顯然也有些說不通。
《體育大生意》便披露稱,有一位總經理呼吁“CBA董事會應該通過法律途徑來向相關高管進行索賠,讓其為自己的不職業行為買單?!苯酉聛恚珻BA公司將會在本月18日召開股東會議,天價罰單很可能會成為會上討論的議題。但另有消息稱,CBA公司方面似乎不希望在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更不希望就此問題向有關高管追責。
贊助商同樣有苦說不出
在高價罰單出爐之后,李寧又一次成為了不少球迷口誅筆伐的對象。但實際上,這筆罰款與李寧公司根本沒有太大的關系。規則由CBA方面制定,罰款也是繳納到CBA公司的制定賬戶。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CBA公司之所以開出巨額罰單,其實就是一種危機公關的方式。但重罰球員的方式,似乎也很難挽回贊助商在此前蒙受的損失。
2012年,李寧以5年20億的“天價”與CBA簽約,他們寄希望于這個吸引了越來越多籃球明星的賽事能成為李寧品牌重新崛起的最佳平臺。雖說在李寧贊助CBA的這五年當中,CBA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但相關問題其實一直都令李寧方面感到很頭疼。
尤其是在2016-17賽季的開局階段,CBA賽場上出現了易建聯的“脫鞋”事件。網絡輿論一面倒的傾斜在了球員一邊,但實際上李寧在休賽期和CBA達成了協議,即在2016-17賽季取消特許“貼標鞋”。如今的情況其實也非常類似,李寧早已經和CBA公司就相關問題達成了一致,但球員們依舊存在裝備違規的情況。
2017年在李寧與CBA續約之前,他們一度有過不再繼續贊助CBA的想法。當時,體育市場已經不再像2012年時候那樣火熱,還發生了易建聯在比賽當中脫下李寧球鞋這樣惡劣事件。可即便如此,李寧還是與CBA公司完成了續約。CBA官方在雙方再度握手之后一再表態,會盡可能維護贊助商的利益。
但后來的這幾年,李寧作為官方戰略合作伙伴,其權益依舊時不時會受到侵害。在網絡世界當中,人們對于CBA球員必須選擇李寧裝備這樣的規定也頗有微詞,并且認定為李寧方面提出的“霸王條款”。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聯盟里像易建聯、郭艾倫這樣的頂級明星的確太少。聯賽當中絕大多數球員,很難得到贊助合同。如果沒有李寧的注資,CBA各支球隊、各位球員的整體收入勢必都會受到影響。
眼下,李寧與CBA的贊助合同只剩下最后兩年。每年兩億的贊助金額,似乎并沒有為李寧帶來市場層面的積極影響,反倒是還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另外,李寧公司的整體運營情況也與2017年時候有著明顯的不同,如今他們找到了新的發力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寧究竟還是不是會在兩年之后選擇繼續與CBA攜手,如今看來已經變得懸念重重。
CBA是否需要球員工會?
贊助商有苦說不出,球員們就更是如此了!相對來說,贊助商還可以用減少贊助費用來逼CBA公司維護他們的利益,但球員們又該怎么辦呢?
即便是對于郭艾倫這樣的頂級明星來說,百萬罰款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如今CBA的工資帽,郭艾倫的年薪為頂薪800萬元,但扣稅之后到手也就只剩下440萬元左右,百萬罰款已經相當于他四分之一的年薪。
頂薪球員是如此,徐杰、胡明軒這些年輕球員又怎么可能承擔得起CBA的重罰。買爾丹的哥哥買吾蘭就說道:“按這罰款,買爾丹可以回家賣羊肉串了。”
贊助商有苦說不出,球員們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罰款看起來有理有據,但其中有很多細節都經不起推敲。不少球員都在私下里表示,非常羨慕NBA有球員工會這樣的組織,可以為球員們發聲,維護他們的利益。但在CBA,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與球員無關。工資帽的制定,賽季何時開始,都是CBA公司與資方商議的結果。作為勞方,球員們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
已經退役了的唐正東當年曾經與球隊就合同問題鬧出過糾紛,最終還是球員做出了讓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大唐曾經這樣說道:“NBA就有球員工會維護球員們的利益,但CBA一直沒有這樣的組織,我們只能自己去爭取。球員只能是弱勢群體?!苯陙恚渤霈F了不少與唐正東有類似經歷的球員。如果有球員工會存在,這些問題或許就能夠得到更為妥善的解決。
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CBA曾經提出過成立球員工會這樣的設想。20支球隊各自推薦一名球員進入球員工會,然后他們選出牽頭人或主席,并聘請專業律師為他們維護權益。對于CBA球員工會的制度建立與規定細則,可能需要聯賽辦公室來制定與完成,而一旦CBA球員工會成立后,則放權給球員代表。
但后來,一切都還是不了了之。從管辦分離到如今CBA進入到了2.0時代,一切都在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不過,對于球員權益的保護似乎有些止步不前。這一次天價罰款,讓人們再度想起了那個在設想當中的球員工會。不少以“打工人”自居的CBA球員,也都希望自己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
其實在“打工人”爆火的背后,是勞動者對職業尊嚴重塑的渴望。球員工會的建立,正好順應時代潮流。只不過,比CBA更成熟的中超似乎都還不具備成立球員工會的條件,CBA球員工會的成立就是更為遙遙無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