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在過去的CBA休賽期里,出手最闊綽、收獲最豐富的兩支球隊是北京首鋼和上海久事。
前者一口氣撈到李慕豪和范子銘兩條內線大魚,簡單粗暴地補強了球隊內線短板。后者引入劉錚、可蘭白克、何重達,摘下狀元區俊炫,還簽了弗雷戴特和鄧蒙兩大強力外援,幾乎換血升級。這兩支大球市隊伍占據地利,盡顯財大氣粗的優勢,自然也承載了外界更多的期待。
然而在本賽季第一階段賽事行至尾聲時,兩隊先后遭四連敗,一個排在第11、一個第13,均在聯賽下半區徘徊。
引援強勢和戰績低迷形成了直觀對比,巨大的落差令兩隊球迷愁眉苦臉,外界嘲諷則接踵而至。然而首鋼和上海的開局掙扎并非毫無征兆,仔細想來,這兩隊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他們詮釋了同一句俗話:一口吃不成胖子。
籃球比賽不是簡單的數學計算,好球員和好球員未必能1+1=2,球隊戰力也不是球員紙面實力的簡單疊加,不信你問問洛杉磯快艇和密爾沃基雄鹿?所以首鋼和上海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沒時間建立良好的化學反應。
剛剛提到了,兩隊的陣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鋼已經多少年沒有正經本土大個了,他們一時間找不到李慕豪和范子銘的使用說明,兩人打得掙扎,球隊的防守體系也受到沖擊。小外援吉布森是后馬布里時代首鋼首次選擇得分型小外,他的融入也沒有那么輕松。
和首鋼相比,上海的變化就更大了。他們60%-70%的輪轉球員都換了人,在張兆旭因傷無法復出的情況下,上海整體的風格都要重新設定,工作量不比首鋼小。老熟人弗雷戴特還算能迅速融入,但另一個外援鄧蒙仍在掙扎。
除了陣容大變,京滬兩隊還面臨著另一個磨合難題,換帥。兩隊都在休賽期找了新教練,而且還都找了沒有任何CBA執教經歷的外教,指望他們短時間內捏合球隊自然困難,這些教練自己恐怕還沒適應這邊的生活和CBA的風格呢。上海的斯帕夏還算到得早,但也是球隊出征之前才匆匆趕來,首鋼這邊意大利人帕亞加尼第六輪剛站到場邊,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通過系統的訓練考察和了解隊員,自然也無法確定打法和輪換。所以我們看到,首鋼目前有12名球員場均出場時間超10分鐘,上海更是有14人超10分鐘,兩隊都在頻繁地調整輪換,今天打25分鐘的球員明天可能就坐冷板凳了,這還談何化學反應建立?
全新的陣容加上全新的教練,如此大的變動原本就需要更充分的時間去調整和磨合,但偏偏過去的休賽期又格外短暫,首鋼和久事都來不及做這些事情。斯帕夏賽季開始前就曾強調,“化學反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帕亞加尼在連敗期間也反復說著,“我們沒有時間系統訓練,還來不及討論戰術策略層面的問題。”很明顯,他們都清楚問題在哪,只是苦于沒有時間。
好消息是CBA第一階段的比賽馬上將告一段落,北京和上海都將擁有半個月的時間加速催生化學反應。他們必須細嚼慢咽,然后才有望吸收眼前的大魚大肉,但時間也著實有限。如果到了下個階段還不能摸清方向,等到明年2月,36輪比賽打完,北京和上海才真的有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