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三表
山東乃孔孟之鄉,在我以體育評論人的身份行走于網絡江湖時,從沒有在與魯能球迷的論戰中占據上風。山東球迷不好惹,他們有文化的自矜,也有網民數量全國居首的力量支撐。可當山東球迷需要像福爾摩斯一樣挖掘裁判的學術過失時,反而讓我感受到他們不曾有過的無力感。
這叫“曲線救魯”。當一個聯賽體系無法給予其厚道的回饋,當無法在程序正義里尋找到正義,他們只能另尋他法了。用學術瑕疵倒逼程序正義,用一紙論文的疏漏讓執法者人格破產,這道出了一個荒唐的真相:監督裁判的既有通道堵塞了,約束裁判的機制失靈了。末法時代,方有百鬼夜行。
坊間猜測,山東球迷的劍走偏鋒,反倒讓裁判們抱團,并在后續的執法過程中,實施了變本加厲的應對。格德斯對抗之后的出球被判犯規,費萊尼高高躍起的頭球被判無效,VAR的介入本是遏制“綠茵場疑案”的再發生,但我們卻通過山東魯能的遭遇明白了一件事:偏離的人心凌駕于顯微鏡般的糾察。
當然,客觀點講,即使有山東球迷對裁判群體實施手術刀般的精準定點打擊,我們也不能貿然做出誅心之論,認定裁判就是因此帶著有色眼光去執法魯能的每一場比賽。可是,當接二連三的錯判集中在山東魯能身上時,你又如何認定這只是一種集中呈現出來的偶發性事件呢?
是裁判學藝不精,才給了陰謀論存在的市場。當足協緊急征調的韓國裁判執法國安與恒大的國家德比之后,我們會發現: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東,術確實有高低之別。第二階段關注度最高,流暢度順滑,幾無爭議的比賽出自韓國裁判的哨下。馬寧們,可知恥否?足協,可知恥否?
縮水賽季的中超聯賽提出的口號是“喚燃億心”,它是有使命感的,希冀于通過激情的綠茵場,提振人們對未來的信心,正視生活還得繼續。可是驅散陰云的初心卻屢次被不公正的判罰籠罩,讓人大倒胃口,再次對中國足球的未來打上大大的問號。
此前擔任京魯之戰首回合比賽主裁,并作出爭議判罰的國際級裁判員沈寅豪,近日已經重返執法崗位。意難平的魯能球迷一定想不通,但沒辦法的是,中國的國際級裁判數量有限,廖化總能做先鋒。
故而,當下的困境是,球迷從場外謀求手段制裁裁判,業務有過失的裁判隔夜就能復出,足協坦誠裁判群體的水平有提升空間。仿佛時間才是制衡一切、掩蓋一切的答案,只是我們在錯誤中循環往復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