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法網結束已經兩周了,這也就意味著,斯瓦泰克擁有法網女單冠軍這個新身份,也已有了兩周。
職業生涯第一個桂冠就來自于大滿貫,世界排名從無名小輩飛升至世界前20位,而她還不到20歲呢——這也就意味著,這位波蘭女孩子還有好多東西要學,其中就包括,如何盡快適應作為大滿貫冠軍所帶來的關注度與責任。
“在我的國家,所有的一切都瘋狂到難以置信。有大量的媒體報道我,我不停地參加各種電視節目,有一天我竟然從早上9點一直錄制到晚上9點鐘!我在波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而我必須盡快適應這一切,我要學習如何當一名體育明星,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斯瓦泰克興奮地表述。
幸運的是,在法網賽結束后,與仍有多項賽事的ATP不同,WTA只有寥落的兩站賽事而已。對于斯瓦泰克來說,也就意味著她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如何適應她的新身份,即便暫時耽誤了幾天訓練,她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冬訓。斯瓦泰克也承認,在回國前幾天最初的瘋狂過后,她終于有時間“慢慢沉淀下來,意識到自己真的贏得了一個大滿貫冠軍。”
人生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總是令人難以應對,這甚至是比大滿貫奪冠本身是更大的挑戰。而如果你是在法網贏得大滿貫首冠,溫網和美網又將接踵而至,讓你沒有時間稍作停留與稍稍回味。從這個意義來說,斯瓦泰克是幸運的,畢竟在這個特殊的2020賽季,法網是今年所能夠舉行的三項大滿貫賽事中的最后一站,她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阻止“大滿貫首冠綜合征”的發生。
也許,從斯瓦泰克的法網冠軍前輩身上,她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在斯瓦泰克奪冠的10年之前,2010年的法網冠軍是意大利女將斯齊亞沃尼,她最近出版了自傳《My Rebirth》(我的重生),其中對于大滿貫首冠的歷程與其后的艱難,值得翻譯給大家看看——
“2010年法網半決賽打敗德蒙蒂埃娃,其后的兩天我一直哭得時斷時續。躺在床上我會不由自主地想——斯托瑟現在在干嘛呢?我根本無法專心備戰決賽,我似乎都能看到,只有斯托瑟一個人走上了決賽賽場,滿場的球迷無比震驚。”
“決賽前一晚我給酒店前臺打了電話,預約了第二天的美甲服務。我還從未美過甲,上床時我想著——明天當我高舉冠軍獎杯,我必須擁有完美的指甲。然而當第二天早上醒來,我根本就不想去打決賽。”
“我的心理教練對我說——聽著,你努力了多年,才終于走到了這里。沒有人能逼你打這場決賽,我現在就叫一輛車到酒店門口,你可以告訴司機你想去羅蘭·加洛斯,還是機場。”
“我的想法轉瞬之間就變了。我戴上墨鏡,跳上車,當我到達賽場時,我的心中對網球重新充滿了熱情,一種神奇的力量攫住了我。我打開球包,我和球拍說話,我準備好了去戰斗。”
“贏得法網冠軍后,我的世界崩塌了——團隊散伙,我頭腦混亂,當我溫網首輪出局,我自知深陷危機。這可能就是大滿貫綜合征吧。”
“在伊斯特本站時,我問克里斯特爾斯,她是如何應對她的大滿貫首冠。她告訴我,有兩個要點——像過去一樣打球,享受網球的樂趣;承擔起作為大滿貫冠軍的責任,因為大滿貫冠軍不是普通意義的冠軍。”
“2011年的法網決賽我輸給了李娜,第二年的印第安維爾斯站當我見到她時,她神情憂傷并且精疲力盡。她問我——弗蘭西斯卡,你是如何應對你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我笑了,隨后,我們有了一次漫長而美好的交談。”
“網球運動中的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于,當你編織好自己的網,你自己也會身陷其中,你會同時變成飛蛾與蜘蛛。”
好在,對于斯瓦泰克來說,她比絕大多數19歲的同齡人要明顯成熟。她與體育心理學家已合作數年,斯瓦泰克透露,兩人的合作并非只限于網球,而是幫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與網球、周圍的人以及周遭世界的關系。相信,這些訓練再加上沉穩的性格與豐富的經歷,也能夠幫助她更好地適應作為大滿貫冠軍的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