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蘇州報道
10月24日,中超聯賽第二階段第一輪兩回合角逐分別在大連和蘇州賽區戰罷。不得不說,除了京魯兩回合比賽出現了一些風波之外,其他各場次都很正常,而且勝出的一方均沒有太多異議。盡管第二階段比賽采用淘汰賽制曾引起過廣泛熱議,但不得不說,最終的比賽結果佐證了,即不管采用何種賽制,競技足球說到底還是要靠實力。硬實力不夠,任何“計謀”都無助于球隊取得最終勝利。
硬實力乃競技足球之本
中超聯賽第二階段比賽采用淘汰賽制,曾引起過較大爭議。尤其是天津泰達與河南建業這兩支第一階段小組墊底的球隊分別戰勝了深圳佳兆業與武漢卓爾、順利實現保級后,外界對賽制的非議更是達到高潮。盡管我們可以對賽制提出各種改善意見,可是,一個必須要承認的事實是:在賽制敲定之后,所有人都是均等的。在統一的規則之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規則、為我所用,并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應該有的起碼態度,不能在比賽結束后、因為本方失利,就開始抱怨“規則不公”。
所以,在保級組方面,泰達、大連人、建業、富力這四隊成功保級應該沒有太多爭議。取勝的球隊發揮更好,而無論是裁判的執法抑或是其他,都未出現太多異議。可以說,這四隊提前實現保級目標,靠的就是“硬實力”。至于說泰達隊在第一階段比賽中一場未勝,然后贏一場保級,屬于不合理現象,但完全符合規則。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應該看到:泰達隊在第一階段成績不佳的情況下,針對第二階段的賽制,采取了一系列的補救辦法,包括引進蘇亞雷斯、租借蔣圣龍等,都在幫助球隊完成保級任務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樣,另一支墊底的隊伍建業隊積極更換教練組、引進西班牙教練哈維爾等,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富力在扎哈維、薩巴兩位重要外援離隊后,也是積極想辦法,及時租借來了阿德里安以及日夫科維奇,尤其是阿德里安在第二回合比賽中1射1傳,確保富力提前上岸。至于像大連人,也是在哈姆西克離開后想辦法引進了賈尼松,再加上本土球員的傷愈復出,最終順利實現保級。
某種程度上,這些提前保級的隊伍能夠實現各自的目標,恐怕還是得益于經驗,因為這幾支球隊近幾個賽季都一直是在為保級而戰,在如何保級方面,不管是俱樂部的管理者抑或是球隊、球員,經驗更豐富,心態也更為平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就是這里所說的保級經驗,并非外界所傳說的江湖之道。以往中超聯賽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場外因素的干擾。但是,今年聯賽的特殊性,使得以往的老江湖未必能夠有用武之地。
相比之下,失利的一方不管是卓爾、佳兆業抑或是黃海、永昌,前者屬于去年聯賽的“黑馬”;深圳隊本身就是“升降機”,如果不是因為天海俱樂部退出,也沒機會繼續征戰中超;青島與石家莊都是今年聯賽的“升班馬”,整體實力上相對要弱一些。所以,未能提前實現保級,某種意義上也屬于正常現象。在目前的情況下,再拘泥于賽制已經毫無意義。
淘汰賽結果更體現實力
而爭冠組的情況更能夠說明這一點。今年中超聯賽開始前,外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恒大依然是奪冠的最大熱門;上港、國安是最有力的挑戰者;蘇寧與魯能將是兩大“攪局者”,也是亞冠聯賽參賽資格的有力競爭者。在第二階段第一輪兩回合戰罷后,最終進入四強是恒大、上港、國安、蘇寧,這與賽季前外界的預測完全吻合。
當然,這其中除了恒大較為順利、以大比分淘汰華夏幸福之外,不管是國安、上港抑或是蘇寧,都顯得有些磕磕絆絆。像上港是唯一一個通過加時并互射點球而勝出的;國安與魯能兩回合比賽有一定的爭議;蘇寧隊也是在極為困難、特別是頭號球星特謝拉缺席末仗的情況下闖過了重慶隊這一關,后者畢竟取得六連勝、連續七場不敗的紀錄,連恒大、國安以及上港等三強都未能做到。因此,爭冠組的最終結果,也可以說就是中超各隊硬實力的體現。
當然,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京魯之戰兩回合比賽都在裁判方面引發了巨大爭議。站在裁判角度,或許可以認為魯能進球前的那次拼搶存在犯規嫌疑,可是,如果從大局角度,可能就會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要知道,今年受疫情影響,中超聯賽能夠重啟,本身就是各方特別是中國足協作為管理者做出了巨大努力、各俱樂部積極配合、賽區與裁判等各方共同支持下才有的良好局面,球迷們也開始重新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茶余飯后的談資。于是,更進一步珍惜與維護這種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讓中超聯賽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盡可能不引發爭議、特別是爭取不成為社會熱點,這就是當下中國足球之大局。放在這樣的“大格局”下,類似京魯之戰第二回合比賽中的爭議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對裁判、球員等提出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球迷其實也應該在這種更高格局下采取更理性與理智的行動,共同維護當下來之不易的中超聯賽如期而至的局面。唯如此,中國足球才有更好的未來和發展前景。
今年重現去年聯賽一幕?
仔細分析特別是對照2019賽季的正常聯賽情況,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就是今年中超聯賽雖然采用了特殊賽制,但迄今為止的比賽結果,與去年正常采用主客場制雙循環賽制的中超聯賽,基本是吻合的。
譬如,去年中超聯賽的前四名是恒大、國安、上港、蘇寧,而今年第二階段第一輪比賽結束后進入四強的同樣如此。在爭議中被淘汰的魯能,接下來就只能去爭取第五名,而在去年的聯賽中,魯能剛好就是第五名。
再譬如,將參加最后保級爭奪的四支球隊佳兆業、卓爾、黃海與永昌,黃海與永昌是去年中甲聯賽的冠、亞軍隊伍,都是升班馬;佳兆業原本就應該是一支降級隊,如果不是因為運氣好、靠著天海的解散而得以“借尸還魂”,今年依然還在中甲聯賽中掙扎。
至于卓爾,去年作為中超聯賽中的黑馬,表現可圈可點。但是,近幾個賽季以來,中超“二年級現象”相當突出。譬如,2015年,永昌作為升班馬,在中超聯賽中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績,是公認的黑馬,但至2016賽季卻不幸降級。2016賽季,延邊富德隊作為升班馬,在中超聯賽中也是大放異彩,同樣取得了第9名的戰績,可到了2017賽季就不幸早早降級。貴州恒豐在2016年以中甲聯賽亞軍的身份殺入中超,在2017賽季取得了中超聯賽的第8名,但在2018賽季早早就降級了。如今,同樣的命運正考驗著卓爾。該隊在2018賽季以中甲聯賽冠軍的身份升入中超后,去年聯賽中獲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今年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和先前幾支隊伍存在著類似的情景,即俱樂部與球隊的定位問題。在今年第一階段聯賽中,還在爭取進入到爭冠組,且最終獲得了蘇州賽區的第五名,但如今卻輸給了建業,不得不繼續為保級而戰。如果依然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則“二年級現象”很有可能在卓爾身上。
除了爭冠四強以及保級四隊外,其他爭奪第五到八名、第九到第十二名的隊伍,過去幾個賽季中其實都屬于不上不下的中游球隊,基本每年為保級而戰,或者是通過足協杯賽去爭奪一個亞冠聯賽參賽席位。所以,賽制問題恐怕不應該再成為外界爭議的焦點問題,根本來說,不管何種賽制,“硬實力”才是根本。
接下來,中超16強將從10月26日開始展開下一輪的角逐。相比而言,爭冠組四強與保級組最后四名之爭將是焦點。希望在隨后的比賽中,能夠少一些爭議、多一些類似“上海德比戰”那樣的高水平、高質量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