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中超聯賽第一階段9月28日在蘇州落下大幕,16強全部歸位,第二階段爭冠組與保級組的大勢也隨之全部明朗。疫情之下,應該感謝相關領導部門的鼎力支持,中國足協全方位的努力,賽區組織者的辛勞以及各參賽隊的全力配合,使得今年的中超聯賽依然還能正常展開,并最終順利而安全地結束第一階段賽事,更使得球迷們在當下的特殊時期依然還有所寄托。在特殊的情況下,今年的中超第一階段值得總結回顧的東西也著實不少,我們就來一一細說。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競技足球乃至整個競技體育,成績就是硬道理。任何一支球隊,但凡成績不佳,主教練是首當其沖的背鍋俠。今年的中超聯賽受到疫情的影響,開賽時間遲遲未能敲定,這也使得各隊的準備工作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外教執教的隊伍,由于外教無法像以往那樣正常歸隊進行賽季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因而實戰中表現出來的情況也截然不同。
以第一階段表現最令人意外的天津泰達為例,該隊主帥施蒂利克從2017年9月接手球隊之后,率隊從年年保級到2019賽季的第七名,已經是近些年來最好的成績。但因為疫情,施蒂利克直至開賽前兩周才返回中國,球隊準備期的工作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開賽五輪不勝后就不得不下課,而接手的王寶山在隨后九輪比賽中也就拿到了2分。
王寶山曾直言“沒想到球員的體能狀況如此之差”,而這恰恰就是賽季前的準備期完全沒有主帥參與的結果。斯蒂利克因為國內出入境管理的相關規定,無法盡早回歸指揮備戰,引援的工作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也造成了瓦格納突然宣布退役之后,泰達在聯賽開戰后進攻幾乎完全癱瘓。向來善于救火王寶山也是回天乏術,在第二階段開始之前,如果泰達不能盡快完善陣容、強補體能,等待他們的或許就是降級。
而王寶山在新賽季開始之前突然從河南建業下課,恐怕也是今年中超第一階段的一個謎。迄今為止,不管是當事人還是俱樂部始終諱莫如深,留給網絡一頓猜測。建業去年獲得了聯賽第八名,是最近五個賽季中最好的,王寶山也在去年底一度成為國家隊主帥的三大候選之一。而且由于賽季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充分,在今年中超分組確定之后,建業曾被認為是有可能扮演大連賽區黑馬的角色,有望殺入前四進入到爭冠組。但是王寶山的突然離去,讓建業重新回到保級行列。因新教練遲遲未能到位,楊戟以教練組組長的身份率隊出戰,僅僅取得1勝,第二循環更是遭遇七連敗。
從楊戟本人來說,或許他也未曾想到會以代理主教練的身份指揮完第一階段的全部比賽,而且不管是人員配置抑或賽季前的準備,他幾乎都未曾有過參與,整個隊伍的情況也未必完全了解。盡管俱樂部已經早早宣布聘請洋帥,而且也已經宣布了具體的人選,但直至第一階段全部結束,西班牙人哈維爾也依然還未能接手。盡管實力和人員配備方面來說建業真的不差,但新教練到任之后能否在短暫的間歇期內有所改變,一切也都還是未知數。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還有青島黃海。在去年率隊沖超成功之后,西班牙教練利略先是因為疫情無法返回青島繼續工作,后因受到瓜迪奧拉的邀請6月初請辭。雖然俱樂部一度宣布聘請前西班牙人主帥馬欽執教,但后者未上任便又宣布辭職。球隊一直是在無帥狀態下,由中方教練負責。聯賽開始之后,俱樂部才宣布吳金貴出任主帥。盡管曾有過連續逼平上海上港、北京國安等強隊的表現,并從天津泰達身上拿到了升入中超后的歷史性首勝,但隨后的一波六連敗,還是讓黃海早早地進入了保級組。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作為升班馬,球隊的整體實力有限,而且賽季前準備存在很多問題,包括外援的到位情況也不是很理想。在連續更換了多名外援之后,第二階段能否實現保級,恐怕就只能看俱樂部上下的“造化”了。
如果說泰達、建業、黃海等三支隊伍是因為主帥未能盡早到位出現了問題,那么深圳佳兆業則完全是因為俱樂部賽季前的定位出現了問題。在首戰3比0取勝廣州富力之后,球隊隨即遭遇三連敗。一支球隊新賽季開始之前一口氣引進了19名球員,陣容看上去很強大,但在人員變化如此大的情況下,總想著“放衛星”而不是立足中超,造成了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盡管小克魯伊夫接替多納多尼之后,球隊一度重新進入了大連賽區前四,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去參加保級組的比賽。理論上,深足在第二階段第一輪比賽中對陣泰達,保級成功的希望相當大,但足球的魅力或許就在于不確定性。
另一支換帥的隊伍是武漢卓爾。盡管俱樂部官方聲明中宣稱只是“暫停”主教練何塞的工作,暫時由龐利代理主教練的工作,但他們從去年的黑馬到現在為保級而戰,恐怕同樣存在著一個定位問題。最近幾個賽季,中超的“二年級墻”相當堅硬,就是因為前一年表現不錯,導致一些球隊和球員的心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甚至會把自己當做是一支強隊,而忘了自己升入中超才一年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心態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球隊的技戰術。于是成績不佳時,主教練很容易成為替罪羊。對現在的卓爾來說,恐怕還是需要盡快敲定新的主帥,從而在第二階段順利完成保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五位下課的教練都是來自降級組球隊,反過來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但凡取得好成績的首先應該是球隊教練組相對保持穩定,俱樂部需要給予教練團隊以足夠的信任。在這方面,或許今年河北華夏幸福的謝峰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例子。在去年5月份接手球隊之后,先是完成了保級;今年則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人員配置,整個隊伍的表現就相對較為穩定,并最終順利進入爭冠組。謝峰作為一名60后的中生代本土教練,先前扮演過很多次救火的角色,也算是終于“媳婦熬成了婆”,也使得未來的爭冠組比賽中土帥李霄鵬不會形單影只。兩位本土教練與眾外教對抗,也將是第二階段的一個看點。
某種程度上,今年的疫情使得中國本土教練相對以往有更多的機會,畢竟受到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影響,外籍教練很難在短時間內像以往那樣說到就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本土教練如何把握住機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生存空間,這很值得思考。坦率地說,如今的國產教練生存空間被日益壓縮,這固然有俱樂部希望快速見效、取得立竿見影的成績等方面的原因,但過去這么長時間以來,各方面并不是沒有給國產教練提供過機會,但這也需要國產教練拿得出令人信服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