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德國。宇宙了十年的傳控,靠技術克力量,當年巴拉克們也緊逼,但在哈維小白面前,被耍得像猴兒一樣。如今傳控一代球星衰老,又輪到肌肉力量卷土重來。
這其實就是德國足球的傳統精髓——靠體力贏別人。我水平只有你70%?沒關系,等你跑不動了,我還維持那70%,而你沒體力了,剩下連10%都不到了。
巴拉克一代的悲劇在于,他們的水平差西班牙太遠,連那70%都不到,再說那時候的哈維小白正值盛年,不比你巴拉克跑得少!你還想拖到人家沒體力?等你猛撲猛跑大量撲空,自己體力也耗差不多的時候,人家還在那里一腳一腳地傳,你還是連球皮都摸不到。
但是,哈維小白這等水平的球員,幾十年才出一兩個,而西班牙那些年竟然出了一茬!巴拉克只能哀嘆生不逢時。其他時候,德國隊靠體力打天下,只要對手不是超凡入圣的極致水平,基本上一打一個準。
德國隊世界杯上多次演出逆轉好戲,好像“德意志”的特長就是意志——你也知道那一大堆吹德國戰車的辭藻,什么鋼鐵精神,不到最終結束永遠在翻盤。
其實都是體力。
特別是1982世界杯半決賽,德國在加時1比3落后的情況下,硬生生扳平,把法國拖進世界杯第一個點球大戰,然后法國人精神崩潰,垮了。
這個例子,被永久當作德國人意志的勝利。其實,就是法國人跑不動了。
到了1986世界杯,法國人悲劇重演,出戰德國前,法國隊剛剛惡戰一場法巴世紀大戰,那場被譽為整個世界杯歷史上最唯美的比賽,沒有之一,普拉蒂尼、蒂加納、吉雷瑟的鐵三角,不遜今天的哈梅白。德國隊雖然也跟米盧的墨西哥一樣拼到點球,架不住人體力就是好呵!法國人高潮已過,腿沒勁兒了,再好的技術都玩不出來了。
到了決賽,德國人又一次后手扳平了,眼看阿根廷人也快跑不動了,這時候馬拉多納傳了一腳單刀給布魯查加——馬拉多納跟梅西的區別是,布魯查加踢進了,伊瓜因沒進——克雷斯波的解釋。
如果當時老馬傳給的是伊瓜因,那恐怕就沒有老馬啥事兒了,德國戰車又多了一次千古神跡,還是世界杯決賽!
破技術型的球隊,要訣就是一個字:跑。你不多跑出一個人來,怎么“以勤補拙”?里昂破曼城,拜仁血洗巴薩,都是場上總跑動距離比對方多出9公里,生生跑多一個人出來。
那怎樣能保證體力好,能跑?其實也很簡單,你的球隊不能太老化,保持足夠多30歲以下的球員就行了。
看一下拜仁歐冠決賽的首發主力,11名球員,總年齡303歲,其中4名30歲以上球員——諾伊爾、博阿滕、穆勒、萊萬。
8比2那場,拜仁就更換了一名首發,佩里希奇取代科曼,而巴薩11名球員總年齡325歲,其中6個30歲以上球員(不含門將),這是巴薩平日常態!不計門將,雙方30歲以上球員數是6比3,總年齡巴薩比拜仁大23歲——這不就是大了一個成熟球員的歲數嘛?
難怪拜仁會比巴薩多跑9公里,多跑出一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