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評論員 駱明
去年,利物浦和熱刺闖進歐冠決賽后,我寫過一篇“英超會師歐冠決賽,真的只是因為有錢嗎”。利物浦和熱刺在2017-18賽季的盈利都超過1億英鎊,利物浦薪水當時在英超只排第四,熱刺更是只排第六,都是經濟適用型的建隊模式。而去年四強中還有一支賣人為生的阿賈克斯,只有巴薩是燒錢大戶。
今年歐冠情景復制了去年。四強中,拜仁一直是歐洲運營最健康的豪門,里昂和萊比錫都是小本經營,只有巴黎算是財大氣粗。而八強戰差點淘汰巴黎的亞特蘭大,工資在意甲只排在第12位!
名宿卡恩已加入拜仁管理層。
有人會說,拜仁去年夏天不也花了很多錢嗎?是的,本賽季前拜仁慷慨了一把,盧卡斯·埃爾南德斯(馬競,8000萬)、帕瓦爾(斯圖加特,3500萬)、屈桑斯(門興,1200萬)、庫蒂尼奧(租自巴薩,850萬)、佩里西奇(租自國際米蘭,500萬),阿爾普(漢堡,300萬),引援費用加起來達到1.44億歐元。這對拜仁來說是下了血本了。
但我們還得算算賣出的,胡梅爾斯(多特蒙德,3050萬)、桑謝斯(2000萬)、弗雷德爾(不來梅,350萬),總計5400萬。也就是說,拜仁凈投入了9000萬歐元。這算是一筆驚人的開銷么?這幾年歐洲轉會市場,球星身價上億輕輕松松,拜仁這點錢真不算啥,更何況,這完全在他們財力承受范圍內。
一次疫情,讓那些財政不健康的豪門現了形。巴薩要降70%薪水,尤文要扣四個月工資,而拜仁只減薪20%,皇馬則僅降了10%。
職業足球當然要花錢,但必須合理適度,不超出自己財力,否則燒錢太猛,往往過猶不及。巴薩、尤文、曼聯等例子被舉得太多,恕不重復。就連以往的花錢標兵,也不幸陷入燒錢怪圈。如馬競向來以善于倒賣球員聞名,可他們近兩年身價最高的兩個球星——費利克斯(1.26億歐元)和勒馬爾(7000萬歐元)都讓人失望,馬競在西甲和歐冠中亦不復當年氣象。又如熱刺在波切蒂諾執教下,一直小錢辦大事,去年進入歐冠決賽后,老板列維闊氣了一回,砸錢買入恩東貝萊、塞塞尼翁、洛塞爾索等人,結果卻是波叔走人,球隊與歐冠無緣。為何?新援高價高薪,容易打破隊內平衡,效果反不如精打細算,甚至可能不如一毛不拔。
巴黎一直是燒錢的反面例子,但他們本賽季的引援其實很成功。萊昂納多去年夏天回巴黎出任總監后,從英超和西甲買入的埃雷拉、蓋耶、納瓦斯、薩拉維亞等球員都是物美價廉、頗有戰力,今年買斷伊卡爾迪也算是折扣價。問題在于,當年“四億妄為”買入的內馬爾和姆巴佩擠占了太多轉會費和薪金空間,讓巴黎在中后場添置世界級球星的難度加大,且這兩人在場上屬于“不可觸碰”之人,給教練用兵帶來局限性,對拜仁的歐冠決賽即是例子。與其遷怒內馬爾和姆巴佩不爭氣,不如反思巴黎囤積球星是否合理。
拜仁同樣要警惕重蹈其他豪門的覆轍。去年硬砸有傷在身的盧卡斯,在競技上暫不成功,他高居隊內第五的薪水更是隱患,阿拉巴對工資不滿、考慮走人事出有因。而薩內今夏加盟后,薪水又超越了盧卡斯,在隊內僅次于萊萬、諾伊爾和穆勒(原第一庫蒂尼奧走人)。薩內在曼城和德國隊一直態度不端,4900萬歐元轉會費似乎是占了曼城便宜,可他一來就拿這么高的薪水,隊友真的心悅誠服嗎?
神奇的是,去年拜仁“重金”引入的球員,均未進入歐冠決賽首發。而拜仁奪冠陣容里,轉會費最高的球員是替補托利索,僅僅4150萬歐元而已。拜仁本賽季的成功正好提醒一下他們自己:與其在轉會費上攀比其他豪門,不如保持陣容均衡,同時找到一個合適的教練,霸業仍然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