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述評
憑借著龍東最后時刻的點球,大連人以2比2戰平了賽前熱門上海申花隊,拿到了本賽季的第2分,但距離首勝依然遙遙無期。4戰2平2負,年輕的大連人隊或許在為年輕付出代價,但作為主帥,貝尼特斯或許應該調整一下策略了,年輕球員需要時間去培養,但不能完全不顧成績。
本賽季中,大連隊是平均年齡最小的球隊之一,特別是迄今為止的四場比賽中,場均委派U23球員首發出場是最多的。以本場比賽為例,像童磊、吳偉以及何宇鵬三名U23球員出現在首發陣容中,中后衛董巖峰也才24歲,而李帥則算是比較大的球員了,但也才25歲。可以這么說,大連人重新打造球隊,從年輕球員抓起,給球員以機會,這樣的策略值得贊賞。而且,以往歷史上的大連萬達、大連實德能夠稱霸中國足壇,根本也還是在于有一大批當打的本土球員為骨干,再配以相對較為實用的外援,從而打造出了“大連王朝”。如今想要重振大連足球,肯定是需要一批有競爭力、有水準的本土球員。所以,在上賽季后期保級之后,貝尼特斯就大量啟用年輕球員,開始為年輕球員的成長創造機會。
但是,任何年輕球員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就像當初孫繼海之所以能夠很快冒出來,恐怕是因為場上眾多老隊員的帶動下,讓孫繼海在實戰中、在勝利中越踢越有信心,從而很快能夠成長起來并很快就進入了國家隊。同樣的道理,如今的大連人隊需要重新培養年輕球員,恐怕并不是不計代價、不計成績而將一大堆年輕球員全部派遣出戰,冠之以“培養與打造年輕球員”,并以此作為球隊成績不佳的原因和理由。同樣的培養年輕球員,一名年輕人在不斷的勝利中成長起來,與在不斷的失利與挫折中成長起來,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顯然,前者更為有利。這就好比恒大隊的幾名年輕球員之所以能夠越踢越有,恐怕就是在一大批高水平外援和老隊員的帶動下,迅速成長起來。
看一下本賽季已經結束的四輪比賽,大連隊前兩場比賽都是在領先的情況下,最后時刻丟球,第一場被魯能隊逆轉;第二場如果不是裁判和VAR幫忙,恐怕也很難從河南隊身上拿到1分。上一場對陣蘇寧隊,因為外援中后衛丹尼爾森停賽缺陣,主動變陣541,但因整體實力受限,在追平比分之后,最后時刻自己送給對方一個點球,1比2再敗一場。出現這些情況,如果前兩場可以用“球員年輕”來解釋的話,恐怕上一輪對陣蘇寧輸球就不能再以此為理由了。或許也正因為此,貝尼特斯在賽后的發布會上就點評了一句:“我不高興這場比賽。”
本場比賽中,大連人隊在首發陣容方面依然大膽派遣年輕球員出場。問題在于:大連人是否可以主動求變?譬如,崔明安在目前的大連人隊中,屬于中場相對技術不錯的,可以有傳球、有組織,且以往賽季比賽中表現也不錯。在上一輪比賽中,也正是他的助攻,讓龍東追平了比分。那么,緣何不能安排崔明安先首發,等領先或需要加強防守時,再換上吳偉。再譬如,鄭龍完全可以勝任邊路,未必就只能是在龍東身后游弋,在第一場比賽中如此,本場比賽中替補出場之后依然還是在龍東身后。那么,是否可以安排到右前衛位置上或是左前衛位置上?而孫珀也同樣有能力出現在首發中。
從前面的實戰比賽來看,不管是這一場比賽還是上一輪對陣蘇寧隊,在崔明安、孫珀出場之后,整個大連人隊的中前場進攻有明顯的改善。那么,為什么貝尼特斯就不能先安排下半時的那個陣容出現在首發中?然后在時機成熟時,再安排年輕球員出戰,在爭取成績的同時,努力多給年輕球員以更多的機會。
當初貝尼特斯執教利物浦隊時,曾有過這樣一則統計,即利物浦隊連續超過兩個賽季的首發陣容,沒有一場比賽是相同的。但本賽季迄今為止四場比賽中,本場出戰申花隊的首發陣容,與第二輪對陣河南建業隊時的首發陣容完全一樣。如果不是因為丹尼爾森停賽,恐怕與蘇寧隊的比賽也會延續這樣的陣容。所以,貝尼特斯恐怕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畢竟手下沒有什么大牌,也不是什么英超球員、西甲球員,而僅僅只是中國球員,需要面對目前中國足球、大連人隊的現實。唯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降低標準,或許才有可能去改變現在大連人隊的現狀。
某種程度上,今年的疫情其實是幫助了大連人隊,讓俱樂部的整體策略即盡快培養當打的本土球員策略可以得以實施。但是,球隊不可能不要成績,某些方面,貝尼特斯恐怕需要稍微妥協一些,“以退為進”,才能盡快率大連人隊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