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楊健
面對保級前途兇險的伯恩茅斯,家門口作戰的曼城被對手壓著打,著實出人意表。盡管本場熱蘇斯打進1球、并2次險些制造點球,但很顯然,曼城“輕量級”的前場,面對“櫻桃”的重甲和兇悍對抗仍略顯力不從心。而在球場另一端,索蘭克固然射門選擇欠佳,但禁區內屢屢扮演撞城錘,讓藍月好一番兵荒馬亂。甚至以速度見長、身高僅1.80米的約書亞·金,面對斯通斯和奧塔門迪都敢背身作業,加上一個無孔不入的斯坦尼斯拉斯,三人組包辦了客隊大部分有威脅的攻勢,相比而言,曼城前場四將的“矮人四重奏”,彼此呼應和持續性上,都落了下風。
“如果一支球隊防守站位很深,曼城攻不進去,那就需要有一個B計劃。一個高個子前鋒作為備選也不錯。我提到過狼隊的勞爾·希門尼斯,但他們肯定該爭取下凱恩。但因為凱恩是本土球員,買他大概需要砸上天文數字的轉會費,所以曼城應該會考慮希門尼斯。”盡管近期曼城進球如潮,但這并不妨礙各路名宿雞蛋里挑骨頭。曾是孫繼海隊友、搭上2002韓日世界杯末班車的特雷弗·辛克萊爾,就認為曼城前場前鋒配置單一,缺乏層次。本場曼城前場的熱蘇斯、福登和兩個席爾瓦都是身材短小精悍,最高的熱蘇斯才1.75米,雖然伯恩茅斯中衛庫克和凱利也不算高,但對抗上的優勢顯而易見。瓜帥賽后固然表揚熱蘇斯“效率高、作用不止于進球”,但短板同樣明顯的巴西人,如果是未來曼城中鋒位置唯一人選,顯然不夠服眾。
辛克萊爾的建議,看似略顯超前,但也是現身說法。前曼城邊鋒參加的唯一一屆世界杯,時任英格蘭主帥埃里克森帶了5名前鋒,但僅有赫斯基一名高中鋒,歐文、福勒、瓦塞爾和謝林漢姆,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支點。結果那屆世界杯,紅軍搭檔完成3個進球外,其余3球全部來自中后場。面對瑞典時的辛苦攻堅、對陣巴西多一人時卻無法將優勢轉為勝勢,都歷歷在目。當然,眼下曼城風格和18年前三獅軍完全是兩個極端,但考慮到曼城多線作戰,只靠同一類人打天下,碰壁的教訓足夠多。
曼蘇爾入主曼城至今,藍月不乏高大前鋒,無論是早年不甚成功的羅蘭多·比安奇和若,還是此后的哲科,但自伊希納喬轉投萊斯特、薩內提前加盟拜仁之后,整個曼城前場已經找不到一名海拔1.80米以上的球員。阿圭羅的效率和熱蘇斯的全能,讓曼城前鋒位置長期不必考慮引援問題,但類型單一卻是不爭事實。辛克萊爾建議曼城引進希門尼斯,亦是看重墨西哥人兼具高度和機動性,畢竟,本賽季狼隊爆冷擊殺曼城之戰,反擊中希門尼斯能和飛毛腿特勞雷彼此呼應,足見其能在橋頭堡和尖刀之間從容切換。何況希門尼斯本賽季聯賽打入17球,是登陸歐洲至今新高,當年在馬競和本菲卡的學費著實交得值。
對于曼城而言,他們已經不止一次在支點問題上吃過虧。歐戰和聯賽面對利物浦的敗仗,很大程度上源于扮演盾鋒的菲爾米諾令曼城禁區內坐臥不寧后,第二梯隊順勢跟上將藍月防線拆解。除去拉波爾特,曼城中衛們都不以一對一防守見長。而在進攻端,曼城小快靈鋒線固然能打出華麗的傳切和控球,但面對防守強隊仍力不從心,尤其向禁區內的輸送效率不高,這點和瓜迪奧拉執掌巴薩后期頗為相似,“MVP”組合面對切爾西時的無奈,于今皆然。
然而,身為狼隊前場支點、又有經紀人門德斯加成,已經29歲的希門尼斯一則難言潛力,二則挖人也勢必花費不小。而瓜迪奧拉和曼城對引進支點型前鋒,也有各自痛點:前者教練生涯最大敗筆之一,便是搭上埃托奧引進伊布,后者非但未能助巴薩實現歐冠衛冕,更和瓜帥徹底成為仇人。而曼城上一位從英超中游球隊挖來的中鋒,是幾乎被球迷遺忘的威爾弗雷德·博尼。盡管阿圭羅離隊或許就在一兩個賽季之內,然而是先由希門尼斯過渡,還是強挖凱恩一步到位,著實值得曼城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