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國際足聯和亞足聯都已經初步同意在今年10月、11月重啟世預賽40強賽,但受到疫情影響,比賽有可能將空場進行。這對最后四輪擁有“三主一客”的中國男足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6月25日,國際足聯理事會召開第12次會議,對全球范圍內的國家隊比賽窗口重新進行了調整,但并未正式確認世預賽40強賽最后四輪比賽時間。之前,亞足聯所提交的比賽日程分別為今年10月與11月。據了解,國際足聯之所以未能最終正式批復,很重要一點就是疫情發展情況難以掌控,畢竟亞洲區預選賽涉及到40個國家和地區,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政策、國際旅行要求各不相同,需要顧及的方面太多。所以,國際足聯希望再密切關注一段時間,屆時再給出明確的說法。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國際足聯和亞足聯共同協商的原則是先“空場”展開。有一點是肯定的,40強賽重新展開之后,只能是延續先前的主客場制,而不會像亞冠聯賽那樣,迫于各方壓力加上時間受限,而改成賽會制。40強賽因為是國際足聯主辦的賽事,國際足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為了讓40強賽在今年年內全部結束而改用集中賽會制,讓同組五支球隊集中一地把比賽打完。所以,只要確認重啟,就必須是主客場制。但疫情期間,主客場制是有風險的。盡管再過三四個月,全亞洲范圍內的疫情已經明顯得到控制與改善,但國際間旅行的風險還是存在。也正因為此,國際足聯和亞足聯希望能夠空場進行。
一旦空場,這意味著假設中國國內允許中國隊在主場進行比賽,10月8日主場迎戰馬爾代夫隊,馬爾代夫隊入境無需接受14天隔離政策,則因為主場禁止球迷觀眾入場,國足所謂的“主場優勢”也將大打折扣。不僅主場對陣馬爾代夫如此,11月12日主場迎戰菲律賓隊、11月17日主場迎戰敘利亞隊,也都將有可能禁止球迷入場。
“主場優勢”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球場內成千上萬名球迷為中國隊助威吶喊,能夠很大程度上震懾對手,特別是對陣馬爾代夫隊、菲律賓隊時,對手很少能夠有機會在四五萬球迷眼下進行比賽。雖然敘利亞隊這么多年來就從未在主場進行過比賽,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中敘之戰如果有中國球迷現場的助陣,也能夠起到助力作用。
假設空場進行,國足剩余四輪賽事中的“三主一客”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10月份先后對陣馬爾代夫隊以及關島隊的比賽,一旦受到國內防疫政策的影響而無法展開,完全可以考慮放在中立地進行。因為主場空場與在中立地進行其實沒有太多差別,而且原本中國隊是一主一客,中國隊還可以爭取以疫情之名讓關島隊放棄主場、改到中立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