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弈桑
“對陣時任世界第一的勝率”可以看作是一個選手硬實力的體現,當然,能進入這個討論范圍的選手,至少也應該在“和世界第一交手次數”這個數據上具備一定基數,否則無論結果怎樣都具備太多偶然性。所以能夠進入這個討論范疇的選手,本身就已經是一流甚至頂尖高手了,不然很難具備頻繁挑戰世界第一的機會。
那么,三巨頭在對陣時任世界第一時的勝率又是怎樣的呢?結果恐怕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勝率最高的是納達爾,他的戰績為20勝18負,勝率為53%,也是三人中唯一勝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緊隨其后的是德約科維奇,他的戰績是14勝17負,勝率為45%。而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費德勒,他的戰績為10勝20負,勝率只有33%!
為什么會這樣呢?從2004年澳網后的16年時間里,除了穆雷在2016年底到2017年上半年曾短暫位列世界第一之外,其余大部分時間里都是三巨頭壟斷了這一位置。而從在位時間來看,費德勒310周,德約282周,納達爾則是209周,世界第一在位時間越久,理論上以“非世界第一”身份挑戰時任世界第一的機會就越少,而三人挑戰世界第一次數也剛好與在位時間成反比。
別看三巨頭分別挑戰第一的次數這么多,但其實大多數都來自于三人之間的交手,只有少數幾次例外。費德勒在2004年之前曾和作為時任世界第一的羅迪克、費雷羅以及休伊特分別有過幾次交手,其中在2003年大師杯擊敗時任第一羅迪克,2002邁阿密半決賽擊敗時任第一休伊特,另外在2003年馬德里半決賽輸給了費雷羅,2002年巴黎大師賽和上海大師杯兩次輸給休伊特。
而德約科維奇的兩次例外都是和穆雷的交手中發生的,其中2016年倫敦總決賽的決賽輸給了對手,然后在2017年多哈決賽中又戰勝了對手。三人中只有納達爾最為“純粹”,他的這38次和時任世界第一的交手,對手不是費德勒就是德約科維奇!而在三人為“史上最佳”的位置爭得頭破血流時,這個數據或許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了我們新的思考。
目前這三人的大滿貫數量分別是20、19和17,數量已經相當接近,而過去十六年中,三人分別拿到了五次年終第一,但納達爾是唯一的一位沒能蟬聯年終第一的選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通常把2004到2008叫做“費德勒王朝”,2011到2015叫做“德約王朝”,但卻很少有人提及“納達爾王朝”的原因所在——他從來沒有真正守住過自己的“江山”。
然而從“對陣世界第一勝率”這個數據中,我們又不難看出,當作為“挑戰者”這個身份出現的時候,納達爾毫無疑問卻是最強的,所以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納達爾是最能明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的人,而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也可以概括為“善攻不善守”——這剛好和他在場上防守反擊的球風相反。至于這個數據能否幫助我們理清一些關于“誰更偉大”這一問題的頭緒,答案恐怕還是會讓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