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chuàng)
盡管東京奧運會舉辦日期終于塵埃落定,但延期背后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里整個體育世界關注的重點。
“當然會有損失,”東京奧組委首席執(zhí)行官武藤敏郎在宣布延期時說道,“但具體是多少,我們目前還無法得出具體的數(shù)字。至于誰將來承擔這些損失?不必多說,這將是個困難的論題。而且我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探討出結果。”據(jù)《日經新聞》估計,奧運延期將帶來大約27億美元的額外支出。
首先是場館方面的經濟投入。為了舉辦奧運會,東京在場館的資金投入已經達到70億美元。新國立競技場是其中最昂貴的場館,造價高達14.3億美元。但延期之后,奧組委就需要和各場館重新洽談租用事宜,萬不得已還要重新尋找新的場地。武藤敏郎透露,“我們可能需要為一部分場館支付資金直到明年,因為很多場館是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才做好了準備,不能輕易將他們關閉,然后等到奧運會再開。”
東京奧組委面臨的另一大難題就是位于東京灣的奧運村。按照原計劃,完成接待11000名奧運會選手和4400名殘奧會選手的使命后,這里就將被改建成5632間高級公寓。其中四分之一已經售出,部分售價高達100萬美元。這些公寓的開放商之一——三井不動產表示,由于奧運延期,23幢建筑的銷售已經停止。但已經售出的房屋將如何處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此外,延期涉及到的人力成本也將給東京奧組委帶來額外的經濟壓力。為了進一步節(jié)約開支,東京奧組委可能會考慮裁掉原本已經承諾雇傭的3500名相關工作人員。但明年奧運會舉辦期間,重新招募8萬名志愿者又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東京還計劃額外招募3萬志愿者來幫助非日語觀眾,屆時也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面對一連串的難題,武藤敏郎認為國際奧委會(IOC)掌控著奧運會的命運,但卻把最大的一部分成本推給了主辦國。《牛津2016奧運研習報告:奧運的成本與超支》作者、丹麥經濟學家傅以斌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談到,“IOC應該負擔起奧運會中最大的一部分賬單,因為他們是從中獲利最多的。從道德的角度上來說,IOC應當執(zhí)行豁免權并且擴大儲備金,否則東京和日本就要承擔額外的成本。”國際奧委會已經向東京奧組委資助了13億美元,但相較于全部的預算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他們在上一個奧運周期(2013-2016年)總收入達到了57億美元。
研究報告中還指出,奧運會是“平均成本超支最嚴重的大型項目”。早在2013年東京獲得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權時,官方給出的承辦預算僅僅是73億美元。但根據(jù)日本政府去年12月發(fā)布的審計報告,實際的花費已經達到了280億美元。這其中的“大頭”均來自于公共資金。
巨額預算之中唯一一筆非公共資金來自于私人出資的運營預算,共計56億美元,主要是贊助、門票銷售、市場營銷以及國際奧委會的捐款。此前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幫助2020年東京奧運會實現(xiàn)了創(chuàng)紀錄的33億美元本土贊助收入,這一數(shù)字幾乎是往屆奧運會的兩倍。但奧運確定延期之后,這些贊助商的權益如何落實也將成為一大難題。
除了各種直接經濟損失,東京奧運會延期所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也將會給東京,甚至是全日本帶來經濟震蕩。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摩根大通的估計,奧運延期將讓日本的年化經濟增長減少0.8%。據(jù)《日經新聞》報道,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指出,日本國內的經濟損失預計將達到6408億日元(約59.3億美元)。
文/劉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