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1月9日上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聘請相關專家對聯賽新政進行了解讀與分析,同時聽取中超中甲俱樂部意見。中國足協就“新政”出臺的情況情況進行了解釋,稱主要是有四個方面的原因,提出“好球員不是靠保護出來的,但同時又不得不保護好球員。”而新政的出臺過程,“就像房地產調控,既擔心房價繼續上漲,也擔心調控得過猛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
在新年元旦的前一天,中國足協頒布了一系列“新政”,包括:1、U21球員稅前年薪不超過30萬人民幣,如達到出場標準則不受此限制,具體方案將由職業聯賽聯合工作組研究發布。職業聯賽將放開U21球員轉會的人數限制。2、外籍球員在2020年1月1日之后簽訂合同為新合同,新簽工資不得超過稅后300萬歐元。3、外援政策改變,中超每家俱樂部外援采用“注6報5上4”的規定,全年累計7名。4、鼓勵俱樂部優化股權結構,要求在2021賽季開始前完成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若未能通過中國足協認證,俱樂部將不被授予準入資格。5、在保留中超聯賽預備隊聯賽的基礎上,取消中甲聯賽預備隊聯賽,成立賽會制的中超、中甲、中乙的U23聯賽。
這一系列“新政”出臺,引起了各界的廣泛熱議,尤其是限薪后,俱樂部財務如何監管?限制青訓球員工資如何留住人才?等等,這些話題都成為熱議的焦點。為此,足協特地組織了此次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秘書長劉奕和李立鵬等足協部門負責人以及中超公司負責人都列席了此次會議。在現場,共有10家中超俱樂部、6家中甲俱樂部都派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還將邀請德勤會計事務所代表,以及英超前秘書長科沃德、城市足球集團中國區的CEO斯科特曼恩參加會議,介紹相關情況。
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在談及這次聯賽新政的出臺時,稱“我們可以說是在兩難當中匍匐前行。”同時,劉奕表示,職業聯賽的政策變化主要考慮四個要素:1、維護政策的嚴肅性和延續性;2、堅決抑制足球泡沫;3、保障俱樂部在國際賽場的競爭力;4、國家隊的成績難以讓廣大球迷感到滿意。對于目前職業聯賽的弊端,劉奕也稱,主要是“職業聯賽缺乏一個全面、系統和長遠的計劃”,現在的職業聯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型,并且沒有為國家隊持續培養優秀足球人才。”
目前國內職業聯賽的發展目標,足協秘書長劉奕概括為四個方面,就是:“1、希望用市場的手段推動足球運動發展;2、源源不斷為國家對培養高水平足球人才;3、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欣賞職業體育賽事的需求;4、發展足球產業、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和升級換代。”這其中,“中央政府、監管機構、地方政府、俱樂部投資人、球員、經紀人、教練、媒體等方面都是關鍵因素。”
對中國足協未來的舉措,劉奕表示,首先要建立職業聯賽和國家隊的良性互動關系,要大大提升聯賽的治理水平,同時還要明確中國足協和職業聯賽理事會的分工,職業聯賽交給理事會管理。這其中,職業聯賽交給職業聯賽理事會、所有投資人去管理,這是提高聯賽水準的最重要的一條。同時,“我們近期的目標是國家隊能夠沖擊卡塔爾世界杯”,這也不放棄。
對于聯賽外援人數的增加,劉奕稱:外援政策一直中國聯賽中很糾結的話題,“讓優秀的俱樂部在亞冠賽場有充足的競爭力。”劉奕說,“為什么會多一個外援?看看亞洲其他聯賽對于外援人數的限制,他們的外援數量大多數都比中超規定的人數多。可以說,優秀球員不是保護出來的,但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又不能不進行保護。出于降低俱樂部成本的考慮,增加外援人數以及限制單個外援的薪水。
“多加一個外援,可以給天價工資的內援形成一定的擠壓,國內球員的需求量發生微妙的變化。多上一個外援,場上40%都是外籍球員,比賽的強度和節奏都會提升,可以幫助鍛煉我們球員的能力。而外援的最高薪水控制在300萬歐元,幫助俱樂部降低運營成本。”劉奕透露,過去幾個賽季中國俱樂部整個工資開銷中,外援工資所占據的比例是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