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韓國宋卡報道
中韓大戰一觸即發!對于本次U23亞錦賽,國奧隊的目標,是先在爭取小組出線的基礎之上,全力一拼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盡管被分在死亡之組,甚至第一場上來就要遭遇韓國隊,但很多國奧球員并未就此怯場。相反伴隨知己知彼的深入,他們越來越有底氣同韓國隊殊死一搏。
“從珠海四國賽那段時間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研究韓國隊,光是業務學習就有四五遍了。”韓國隊自從去年12月之后,就不再安排任何公開熱身賽,于是去年10月同烏茲別克的兩場熱身賽,以及之后的迪拜杯,就被國奧上下予以重點研究。就在出發海口之前,即2020新年佳節那天,國奧隊又在復習“如何防范韓國隊的定位球戰術”,“這些東西其實都講過很多遍,現在的目的就是通過不斷的灌輸,一遍又一遍加深印象,然后在日常訓練之中反復練習。”有球員表示道。
除了對于韓國隊定位球的研究,對手陣中諸如嚴原上、吳世勛和鄭優營等人的技術特點,早已被國奧上下所熟悉。但是,研究對手不只是從“防”字出發,韓國隊后防線的問題,包括中后衛和邊后衛的“毛病”,也被國奧隊盡收眼底。比如中鋒張玉寧對于韓國隊中后衛如何實施壓迫,陳彬彬、胡靖航又該怎樣限制對手的邊路,國奧隊在這方面都有準備。所謂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有時候,這些進攻型球員的壓迫,往往會很重要。
當然,這也反映出中國隊的戰略思想:絕對不會一味死守。攻,肯定要攻出去,同時要在前場實施反搶。這其中,前場組織核心段劉愚的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反正現在司職前腰,肯定要比以前更積極,更加主動實施防守,包括前場斷球實施反擊。”段劉愚曾同記者表示,而他在實戰之中,也是這樣做的。例如去年11月客場挑戰泰國,國奧隊的第一粒進球,正是拜段劉愚搶斷后送出直塞所賜。
如無意外,在國奧隊主力11人之中,段劉愚還會司職象征核心的“10號位”,而在他身后將是“二黃”組合——黃聰+黃政宇。表面看上去,這兩人均屬于防守型后腰,但國奧隊在實施由守轉攻之時,黃聰的過渡,以及段劉愚的回撤組織,將是非常關鍵之處。而且在去年12月珠海四國賽以前,段劉愚的主打位置就是后腰。現在只是后腰前置,首發站位有所區別,但核心作用依舊不變。
至于前場三叉戟,陳彬彬、張玉寧和胡靖航最有可能得到使用,楊立瑜則是一枚靈活武器,既可中鋒突前又能司職邊前衛。就在賽前兩天(7日),他還在訓練之中被頂到單箭頭。郝偉打算怎樣使用楊立瑜,其實也是中國隊目前的最大謎團。但無論如何,由這4人之中的三名充當“第一進攻梯隊”,將會結合他們自身的技術特點威脅韓國隊大門。這實際上也在表明:郝家軍絕對不會完全收縮防守。
而在替補方面,最后時刻得到補報的劉若釩,以及擅長突擊的周俊辰,則有希望充當搏命武器。盡管他們同國奧隊合練或者比賽機會比較有限,但由于個人能力比較突出,往往可以在危急時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就目前來看,這兩位出自崇明島的新星,更可能充當第二梯隊。而屆時一旦他倆出場,場上職責肯定偏重進攻。
中國國奧隊預計首發陣容(4231):
門將:陳威
后衛:馮博軒、魏震、朱辰杰、迪力穆拉提
后腰:黃聰、黃政宇
前衛:胡靖航(楊立瑜)、段劉愚、陳彬彬
前鋒:張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