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今天,爵士在客場以118比122不敵東部領頭羊雄鹿,吃到五連客的首場敗仗。
六人得分上雙,投籃命中率高達51.2%,這樣的數據幾乎就是贏球的保證,但爵士怎么就輸了?真正的敗因是,他們全場只有84次投籃,比雄鹿整整少了13次。投籃的完美主義可以讓爵士打出高效率籃球,但也帶來了雙刃劍效應。
這個話題,首先要從爵士頭號球星多諾萬·米切爾說起。
無論以何種有效標準來衡量,米切爾在第三個NBA賽季都在朝著真正的超巨標準大踏步邁進。除了場均助攻數略有下降,他的場均25.6分和5.7個籃板,相比上賽季都在上升,2.1的勝利貢獻值僅僅落后于盧卡·東契奇、哈登和阿德托昆博,這幾人本賽季鐵定都會入選全明星陣容。不僅如此,他交出了創職業生涯新高的三分命中率(38.8%),罰球次數更多,甚至連助攻率也略有提升。事實上,包括相對替代球員價值(VORP)在內,米切爾幾乎在所有關鍵數據上都已躋身聯盟前15。
也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控球能力的提升。在眾多經常大量控球得分的NBA球員中,米切爾可能是控制失誤表現最好的,甚至有可能成為近十年來第八位場均得到25+,平均失誤數低于2.5次(他現在是2.3次)的球員,和諾維茨基、杜蘭特、萊昂納德、安東尼·戴維斯等巨星齊肩。
但當問起背后的原因時,教練不會告訴你諸如改進控球技巧或者把握更好擋拆時機這樣頗為俗套的答案。
“我認為多諾萬進步最大的地方,是打球的決斷能力。”爵士主教練奎因·施耐德說。“他有很多急停跳投,看似不合理,但數據并不難看。而我們球隊往往刻意尋找最好的投籃機會,有時做得不夠好。如果出現大空位,哪怕早早出手,也是一次不錯的投籃。我不是說球員不該傳球,但當對手收縮籃下的時候,他們應該對比賽做出正確的解讀。”
施耐德認為米切爾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時也觸及了本賽季至今爵士進攻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
盡管米切爾控球令人放心,全隊的投籃命中率相當于聯盟平均水準,制造罰球的能力也位居前列,但爵士的進攻還是令人揪心。場均得分位居NBA倒數第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球過多。在某些情況下,一次簡單的投籃反而更合理。
“有時我們傳了兩次球后,還要傳第三次,但也許我當時選擇立即出手更合適。”爵士控衛麥克·康利說。
康利決不是爵士唯一犯下這類錯誤的球員。過去兩年,喬·英格爾斯基本上撕下了“害羞型射手”的標簽,但本賽季似乎又回到原點,而且還養成另一個壞習慣:空位出手猶豫,這可能是他總想找到最佳投籃時機。
然而,羅伊斯·奧尼爾卻沒有任何借口可找。他的賽季三分命中率高達51.2%,理應躋身該項數據榜前列,現在卻沒有資格入圍,因為出手次數太少了(場均2.4次)。羅伊斯,你的三分命中率都超過五成了,還猶豫什么呢?
在上場爵士戰勝鵜鶘的比賽中,羅伊斯上場近36分鐘,卻只有一次出手。當然,他投進了那個三分球,但又有什么意義呢?而且,如果不是米切爾大聲提醒,他恐怕又要傳球了。
投籃和命中率之間的微妙平衡,是很難把握的,沒人會比米切爾更清楚這一點,他經常在比賽中投丟很多球,包括一些應該有很大把握的拋射。但反過來說,這說明他投籃時很自信,這種特質很重要。和不敢出手、球傳來傳去、造成一次24秒違例相比,哪怕是一次最糟糕不過的投籃也更具價值。
而對于輪換球員來說,這可能需要一些鼓勵,做到這點并不難,爵士更衣室的氛圍一直都非常棒。
“你的投籃能得到隊友們的認可,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米切爾說。“你不必自責或者為此擔心,只要大膽投籃就好。”
以我們再以羅伊斯為例。數據顯示,他的職業生涯接球即投三分命中率高達40%。你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門道。
投進40%的三分球,意味著每次投籃會得1.2分。我們還得加上0.12或者0.15,這是數據分析師們用來計算進攻方在投籃不中后有可能搶到進攻籃板的附加值。如果保守一點,只取0.12,這意味著羅伊斯每次三分出手可以為爵士帶來每回合1.32的得分。以獨行俠作為比較,他們打出隊史上最佳進攻表現,每回合也只能得到1.17分。
高效籃球讓進攻受困?這看似是個悖論,其實并不矛盾。即使羅伊斯投出一些很勉強的球,三分命中率降到35%,但如果能保證足夠的出手數,數據輸出依然非常可觀。
這不只是針對羅伊斯。目前,爵士場均投籃只有82.6分,位居聯盟倒數第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在投籃出手的時機選擇上過于挑剔,
“有時候我們不妨自私一點。如果你處在空位,反而選擇傳球,那不叫無私,是推卸責任。”施耐德說。
在爵士接下來的客場對手中,步行者、猛龍、76人都是東部前八的球隊。他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像本場比賽第二節前半段那樣,球員們的出手更果斷,得分點也更多。值得一提的是,本賽季至今爵士有兩場比賽,米切爾的投籃次數不是全隊最多,反而取得了全勝,包括以32分大勝國王。雖然這只是小樣本數據,但爵士至少應該嘗試一下。
文/王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