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秦游夏
赫內斯曾說過:“人不能太自負地認為自己不可代替,每個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11月15日,是赫內斯擔任拜仁主席的最后一天。
作為球員,赫內斯效力拜仁9年。作為經理和主席,赫內斯更是將拜仁在競技、財政和品牌等多個方面推上高潮,自己也成為德國足壇最有性格和權勢的大佬。
拜仁自強的總設計師
赫內斯的球員生涯輝煌但也短暫,見證了拜仁在歐冠賽場上的三連冠和聯(lián)邦德國1974年拿到世界杯冠軍,但他因傷27歲即告退役。
1979年5月1日,27歲的赫內斯成了德甲史上最年輕經理,在其耕耘下,拜仁從一支負債的球隊成為在德國足壇所向披靡的“紀錄之王”,經濟效益也節(jié)節(jié)攀升,《福布斯》雜志最新公布的世界最有價值運動隊排行中,拜仁位居第17。拜仁修建安聯(lián)球場,有了現(xiàn)代化新家,赫內斯是最重要的推動者。
2009年11月,他由經理升任為主席,并于2012-13賽季見證了擔任掌門后的最輝煌時刻——三冠王。拜仁5座大耳朵杯,赫內斯以3種身份見證。2017年,在其主張下,拜仁斥資7000萬歐元修建的拜仁學院投入使用,在赫內斯看來,這是拜仁對膨脹轉會市場的回應。
在赫內斯治下,拜仁還經常與老牌球隊打義賽,幫助他們走過難關,圣保利、柏林聯(lián)盟、羅斯托克等隊都接到過拜仁支援,今夏最新的例子是凱澤斯勞滕。以赫內斯的豐功偉績,我們不難設想,赫內斯有朝一日會像貝肯鮑爾(2009年)一樣被授予拜仁榮譽主席的稱號。
對外狠角色,對內大家長
赫內斯是絕對的人生贏家,詮釋了什么叫做強者運強,1982年,“廠長”曾遭遇空難,失去了三位好友,赫內斯是整架飛機唯一的幸存者。性格上,赫內斯有強大的氣場和天生的好勝心,他也在風雨40年中將自己的基因植入了拜仁血液,“Mia San Mia”(我們就是我們)這個傳遞巴伐利亞人自信和價值觀的口號深入人心。
在談判桌上,赫內斯也是絕對的狠角色,總能用強大的專業(yè)能力和技巧,為拜仁爭取利益最大化。當球隊陷入危機,赫內斯會率先“跳”出來,用自身的侵略性吸引媒體注意力,成為球隊的“擋箭牌”。
周三出版的《體育圖片》雜志在赫內斯退休之際,評出了拜仁掌門在任時的20大引援。從80年代的馬特烏斯、布雷默,再到近代的諾伊爾、基米希,不少轉會中都有赫內斯的烙印。例如1986-87賽季前,當時效力于凱澤斯勞滕的布雷默,在采訪時表示他的下一步目標是贏得冠軍,赫內斯親自出馬,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這名日后決定1990年世界杯冠軍歸屬的邊后衛(wèi)。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后,布雷默加盟拜仁成了順理成章,赫內斯的人格魅力和大氣行事,是關鍵因素。
又比如筆者在10月底,采訪埃爾伯,巴西前鋒動情地表示:“赫內斯就像我的父親,會保護我,但也會鞭策我。沒有赫內斯,就沒有今天的拜仁。”類似的故事,也發(fā)生在今夏離隊里貝里身上,“刀疤”但凡在場內外遇到問題,赫內斯總是在線,后花園永遠向法國人敞開大門。赫內斯與球員的融洽相處,讓拜仁球員多了一份歸屬感。
退休前,完成高層布局
赫內斯對于俱樂部內外環(huán)境影響深遠,臨退休之際,他也沒閑著,干了兩件大事。其一是,與魯梅尼格和薩利哈米季奇一同做出了解雇科瓦奇的決定,對于自己找來的科瓦奇,赫內斯自始至終竭力維護,但最終也不得不承認,克羅地亞人在更衣室內失了人心。與其把科瓦奇懸于梁上,不如讓將帥雙方都徹底解脫。
對于另一名“自己人”薩利哈米季奇,赫內斯如愿在本周將波黑人升為體育董事(明年7月1日起)。官宣前,赫內斯專門給正在直播的體育一臺《二過一 》欄目去電,駁斥媒體對于薩利的質疑,并表揚“天使之翼”為盧卡斯·埃爾南德斯、帕瓦爾等人加盟做出了突出貢獻。
赫內斯性情中人的性格一直沒變,他認定的人和事,也不會變。
退休后,赫總大炮更響
去年10月,赫內斯為首的拜仁高層召開了驚世駭俗的炮轟媒體發(fā)布會,老赫對于退出國家隊的厄齊爾,也一直喋喋不休。今年秋天,輪到了赫內斯對準特爾斯特根開炮,赫內斯認為“小獅子”根本沒有在德國隊競爭主力的資格,認為“一門之爭”的討論傷害了諾伊爾,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很多人認為赫內斯不按照客觀事實為發(fā)言基準,但這就是赫內斯,他口無遮攔,永遠維護著自己的球隊和球員。
在拜仁球迷眼中,赫內斯是個可愛的老者;在不少非拜仁球迷看來,赫內斯是一個頑固乃至執(zhí)拗的守舊激進派。但無論哪種評價,都不會改變赫內斯給予拜仁新生的歷史地位。
退休之際,赫內斯還不忘提醒廣大德國媒體工作者,沒有了拜仁掌門身份的他,將更肆無忌憚地開炮。雖然在高層決斷上,赫內斯將退居幕后,更多以建議者出現(xiàn),但媒體毋須擔心產自赫內斯流量的減少。
67歲的老頑童烏利·赫內斯,退休快樂!